歌唱祖国简谱
简谱:
相关介绍: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发布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歌唱祖国。歌曲成了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歌、开场歌或闭幕歌。1989年,这首歌获得了中国唱片公司的金唱片奖。这首歌是由王新作词作曲的。
扩展信息
《歌唱祖国》这首歌写于1950年9月,恰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场面,王诜在脑海中反复酝酿,在回津的火车上一气呵成地唱响了祖国。1951年9月,《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随后中央乐团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的合唱。从此,这首歌传遍了全世界。这首歌写于20世纪50年代,由主歌、辅歌、主歌组成。即:四首主歌,六首辅歌,四首主歌,两个复句。
《歌唱祖国》结构严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描绘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
如果五线谱全部简化会怎么样
对于简谱的发明,我只能说只能说呵呵。记谱法是法国人发明的,由日本人传入中国。现在很少用日语记谱法,欧洲国家几乎没听说过。只有中国还在追求这最后的符号。为什么?中国的音乐崇尚自由。很多中国古典音乐没有记谱法,但都是师徒相传。而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多声部、和弦、对位法等东西运用并不广泛,也没有明确的乐理,所以相对自由。(减法谱使用不广泛)近代以来,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普遍的应试教育体制也使得人们普遍不太重视音乐教育(讽刺的是,当被问及学习音乐的原因时,中国很多音乐班的学生回答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现在中国人对艺术的关注度一落千丈。年轻人听歌,只崇尚一些没有营养的快餐歌曲,小鲜肉,小清新之类的,不去尝试体会旋律与和声的魅力。老一辈提倡各种莫名其妙的口水歌,或者一些强行推广的所谓古典音乐。前不久,作为练习,我把新闻联播片头曲的配乐(五线谱)扒下来,贴在网上。结果马上有人要求简化分数。这种环境下似乎不需要工作人员。现在对身边的人提起交响乐,别人往往知道《命运与悲怆交响曲》,作曲家只知道小学课本上的贝多芬和莫扎特。有多少人还天真地认为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真的像文中为盲女写的即兴创作?同样的,有多少人还认为记谱法实用、完美?五线谱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符号。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修改,它是一个成熟的符号。记谱法只是几个人为了简化音乐的录制而创作的三分钟记谱法,很快就被淘汰了。因此,哪种记谱法更科学更完善,不言而喻。我也强烈建议,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应该彻底抛弃记谱法,普及五线谱,尽量普及音乐教育,而不是只听歌,看几部音乐电影,让学生认为交响乐是小提琴+长笛+锣鼓的时代。
我和我的祖国简谱
简谱:
《我的人民,我的祖国》是一首由张莉作词,秦咏诚作曲,李谷一原唱的爱国歌曲,创作并于1985年发行。
扩展信息:
《我的人民,我的祖国》作品采用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风格,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由衷眷恋和由衷赞美。
2019年2月3日至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名为快闪系列活动——唱响我的人民,我的祖国春节联欢晚会系列节目,每天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歌曲曾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北站、三沙、厦门鼓浪屿、成都宽窄巷子、武汉黄鹤楼、广东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沙橘子洲等地唱过。单个节目平均总阅读量达到5亿-6亿。随后,我的人民,我的国家中的快闪族在全国各地被传唱。
新闻联播主题曲简谱
新闻联播主题曲简谱如下:
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是由作曲家孟卫东创作的。这首短短19秒的音乐于1988年3月诞生于孟卫东,由《新闻联播》首播。一直在央视黄金时段和金牌栏目播放,播出频率很高,每天一次。至今未改,用了30年。
编程;编排
《新闻联播》采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版面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是时政报道、定期报道、国内时事通讯、国际时事通讯。四大板块虽然偶有调整,但整体秩序保持稳定。
其中,时事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到整个节目的近一半;新闻性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