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和香附能治慢性胃炎吗 高良姜10g香附10g之妙用

中药高良姜和香附不能改善阳虚症状

高良姜主要用于胃寒,香附主要用于肝郁气滞,但两种中药都不能解决阳虚症状。只有从肾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阳虚衰的症状。可以服用桂附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其中主附子不仅通十二经脉,还能补益全身阳气。只要吃一两盒,身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

高良姜和香附能治慢性胃炎吗 高良姜10g香附10g之妙用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可以吃高良姜、香附吗?

一般来说,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底增厚,或幽门腺和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高良姜、香附主要用于暖胃止痛,可以饮用。但是

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概述】慢性胃炎因为没有黏膜糜烂,所以常被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临床上可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炎。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饭后,上腹部不规则钝痛,嗳气,恶心呕吐。A型胃炎可有明显的厌食、消瘦,并可伴有贫血。

本病可按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等辨证施治。此病与饮烈酒、浓茶、性味辛辣、饮食不定、饥饱不均、情志抑郁、思虑过度、劳累过度、外邪入侵、病后胃损伤、脾胃虚弱有关。病理器官在脾胃,有的累及肝肾。初病在气,久病入血;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或兼而有之。病机为脾失健,胃失和,中焦阻滞,虚实夹杂。临床上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湿热等较为常见。在治疗上,大多是辨证施治,症状各异,各有侧重。除了根据脏腑的虚损和不同的虚实来补或攻或兼而有之外,还应根据脾胃的功能特点来处理,并注意饮食以巩固疗效。

【治疗】1。肝胃气滞证【主要症状】脘腹胀痛,嗳气频繁,苔薄白,脉细。【配方1】柴胡疏肝散【来源】镜月全术【组成】柴胡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香附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40ml。

【方杰】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柴胡助行经闭。两药合用,增加了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解郁;芍药甘草养血柔肝止痛,为佐药。甘草用于调节各种药物,也用于制药。诸药合用,起到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注意】若疼痛剧烈,可加入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频繁嗳气者,可加沉香、旋覆花,益气逆。还可加入郁金、青皮和木香,以加强理气解郁的作用。2。寒邪犯胃证【主要症状】上腹部冷痛,吐清水涎,恶寒喜温,口干不渴。白毛,脉紧。【处方1】加味傅亮丸【出处】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等份入末,每次6克,在米汤中加入一勺生姜汁和一撮盐服用。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开水冲服。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杰】本方为治疗寒邪犯胃、寒凝气滞的基本方。方中高良姜暖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

【注意】可加入陈皮、吴茱萸,以增强散寒理气之功。还有就是见胸闷、厌食、嗳气或呕吐,可加枳实、神曲、半夏、生姜。【方2】正气天香散【出处】中医内科学,第7版。

【组成】乌药10g、陈皮10g、干姜6g、木香6g、当归10g、甘草6g。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次6克,或煎服,每日1剂。

【方剂】乌药、木香、陈皮理气止痛;当归养血通络,甘草止痛;干姜温中散寒。

【注意】寒邪重、疼痛剧烈、手足冰冷、脉沉细者,加附子、肉桂;肝经寒凝气滞(腹绞痛急冷痛)加吴茱萸、小茴香;腹部冷痛,便秘加附子大黄。

3。胃热盛证【主要症状】急性或饱胀性胃痛,嘈杂反酸,心烦,口苦或黏稠。舌红,苔黄或腻,脉数。【配方1】卫青散【来源】脾胃学说【组成】黄连6克,当归3克,生地10克,牡丹皮5克,升麻12克。

【功效】祛热健胃。

【用法】研成细粉,水煎去我,凉服。

【方杰】黄连苦寒,为君泻胃火。升麻根茎为臣,清热解毒,上行可散,可传郁抑火之信息,意为火可抑发。与黄连同用,泻火而不凉抑。升麻得黄连,散火不升火。胃热则阴血也受损,故生地凉血养阴;牡丹皮能凉血、热血,都是臣药。当归养血补血为辅。升麻也被用来介绍经典。诸药合用,起到清胃凉血的作用。

【注意】便秘患者,加黄、芒硝向下导热;渴了喝凉了就去当归加玄参加天花粉滋阴生津。风火牙痛,可加防风、薄荷祛风;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止血。

4。食积胃肠综合征【主要症状】腹痛、反酸或呕吐,食物消化不良,呕吐后疼痛减轻。苔厚腻,脉滑或实。【配方1】保和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山渣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均研成细粉,糊为丸,每次服用5-10克。

【功效】消食导气。

【用法】用开水或炒麦芽汤送服,或按原方十分之一制成汤剂。

【解决方法】食谱中山楂善于消除油腻的肉类;神曲可以帮助消化,健脾,可以融化不新鲜的食物和酒;萝卜能消除小麦面粉中的痰气积聚;半夏、陈皮能理气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调解腹泻;连翘散结清热,配麦芽汤,增强消化。

【注意事项】积食重,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加入黄连消食化热;脾虚加白术香菇。【配方二】枳实导滞丸【来源】脾胃学说【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茯苓8克、黄芩6克、川芎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功效】消食导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决方法】患者因湿热食滞,阻滞胃肠,导致气滞血瘀,故腹胀满痛。积食不必要,湿热下注,所以有腹泻或泄泻;另外,热郁导致便秘。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腹胀;神曲助消化祛湿;黄芩、川莲清热燥湿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注意】若腹部胀满,应加枳实、砂仁、槟榔,行气消积;有虫积,可加君子、香榧、槟榔驱虫;脾虚患者,加白术健脾。

5。胃络瘀阻证【主要症状】胃痛剧烈,如针刺或刀割,疼痛局限,拒按,或大便发黑。舌紫暗,脉涩。【配方1】①石消散②丹参汤【出处】①太平惠民和记局方②药宗金鉴【组成】五灵脂15g,蒲黄15g,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杰】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健胃;三七活血止血;大黄清胃理气。

【注意】疼痛剧烈时,可加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配方二】少腹逐瘀汤【来源】益林盖措【组成】当归10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干姜10克,小茴香6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乌药12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决方法】方中当归、赤芍、桃花、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干姜、茴香温经通阳;元胡、乌药行气,化瘀止痛。

【注意】胃痛剧烈者,加元胡、木香、郁金、枳壳、百草枯;气虚能活血(四肢不温,舌淡脉弱),加党参、黄芪、仙鹤草;大便黑便,加三七、白芨粉,阴虚者(口燥咽干,舌无苔,脉细)加生地、麦冬。6。胃阴不足证【主要症状】胃痛隐匿,灼痛不适,饥噪,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脉细。【配方1】①关彝汤合②芍药甘草汤【出处】①柳州医谈②伤寒论【组成】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20g、枸杞10g、川楝子5g、白芍12g、甘草6g。

【功效】滋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杰】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滋阴益胃;当归养肝活血,是疏通;川楝子、白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芍药、甘草。

【注意事项】大便干燥者为加拿大人参、酒精兵。【配方二】麦门冬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太子参12g、麦冬15g、粳米15g、竹茹10g、石斛10g、桑叶10g、法夏6g。

【功效】滋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麦冬为君药,味甘、寒、湿,入肺、胃经,滋阴生津,生津润燥,清虚热。我用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中气足了,那么津液就可以上肺了。肺胃逆气,故用少量半夏降逆气,化痰生津。虽辛温,但与大量麦冬配伍,则燥热内敛,而麦冬半夏不腻,相得益彰。其中甘草具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的功效。我认为这使得。药只有六种,从主到从的顺序,适当润降,生胃阴润肺,降气止浊津,养土生金,补虚养母。

【注意】若同时出现胃脘痛、嘈杂、泛酸,可加吴茱萸、黄连、木香;胃脘闷痛,可加青萼片、佛手。7。脾胃虚寒证【主要症状】胃痛持续,尤其是空腹时,进食缓慢,喜热按,吐清水,乏力,手脚不温,大便频繁。舌淡,脉重而细。【配方1】黄芪建中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黄芪2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麦芽糖30克,大枣4枚。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水煎我,加麦芽糖溶解温服,每日一剂。

【解决方法】小建中汤中加入黄芪,增强益气固中之力,消除阳气不足。

【注意】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党参,增强补气效果;畏寒肢冷,宜加附子温阳散寒;心悸、脉弱、熟地黄、何首乌、酸枣仁等。补充血液和滋养心脏。【配方二】理中丸【来源】伤寒论【组成】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蜜丸,每日2-3次,每次9g,温开水冲服;或作汤剂,按原比例确定剂量,水煎取汁,温开水分两次服用。服用后喝适量热粥,用衣服盖好。

【方杰】方中干姜味辛,直抵脾胃。是温中散寒,健脾壮阳的重要药物,为君药。人参味甘微温,益气健脾,促进运化,为臣药。君臣之合,甜暖之和,暖阳之和。白术味苦性温,健脾燥湿。因为它和人参合在一起,可以恢复脾脏和上下运动,所以它是一种辅助药物。炙甘草性温,益气,补中,止痛,调和诸药。四药合用,起到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作用。

【注意】泛酸加吴茱萸、瓦楞子;多吐清水,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对于重寒剧烈疼痛、呕吐、四肢冰冷者,加用大建中汤或理中丸。

高粱6克,香附15克能治胃病吗?

良附丸。【药品名称】万

[处方]高良姜500克,香附500克(醋制)。

【方药解析】方中高良姜温中、暖胃、散寒止痛,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君臣合一。一个是散寒凝滞,一个是行气解郁,使寒气顺利化气,疼痛停止,从而起到暖胃理气的作用。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胃脘痛吞酸,胸脘痞满。

[制备方法]将上述两种成分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加水,干燥。

【剂型规格】水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两次。

【质量控制】

1.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水丸;气味微香微辣。

2.山姜和香附的显微鉴别。高良姜的薄层色谱鉴别。

3.应符合丸剂的相关规定。

【禁忌】忌风寒感冒。不适用于阴虚津亏、出血肝郁有火、胃阴不足、舌红等胃痛患者。

【现代研究】主要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

【方哥】良附丸用高良姜,香附也用疏肝理气,温胃理气去寒凝,腹胀满痛。

【贮藏】密封,置于阴凉处。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