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的作用
答:它是一种标明磷(P)量的单位肥料,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磷营养。磷是细胞核和原生质的重要元素,也是核酸和核苷酸的成分。作物中的磷脂、酶和植物化学物质都含有磷,磷参与形成生物膜、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合理施用磷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禾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充实,促进早熟;还能促进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果,提高座果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西瓜的含糖量,马铃薯作物的淀粉含量,油料作物的含油量,豆科作物的蛋白质含量。种植豆科绿肥时,施用适量的磷肥可以明显增加绿肥和鲜草的产量,增加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此外,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逆性。
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叶片深绿色。具有促进枝叶生长、提高植物对养分吸收的作用。而过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白白长出枝叶,不开花结果,植株变得细长、衰弱。
钾肥:能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使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促进植物糖分和淀粉的产生。能促进根茎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磷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植物早熟、种子饱满。
能促进开花结果。缺乏磷肥的植物一般不开花或不结果。
因为植物最初吸收的是氮肥,即使氮磷钾肥按相同比例施用,植物也会优先吸收氮肥,直到过量。所以要尽量少施氮肥的肥料。
除了上述三种元素外,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
种植植物时,提前掺入土壤中的叫基肥;上锅后定期施肥叫追肥。
肥料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常见的有机肥有粪便、动植物残渣、豆饼、油渣、马蹄、淘米水、喝剩的酸奶等发酵产物。
常见的无机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碳酸氢铵等。
大部分复合肥属于无机肥料,但也有少部分产品属于长效有机肥。使用时,一定要看清商品名称、原料和使用方法。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使用方式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肥料以相应的方式施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造成肥料的损坏或浪费。
绿色植物的三种主要肥料是什么?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植物的成分一部分来自空气,一部分来自水,一部分来自土壤矿物质。不足部分必须人工补充。这不足的部分叫肥料。
植物所需的肥料根据所需元素的多少可分为三种: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从作物栽培经验可知,一般土壤栽培中对植物生长最具限制性的因素是氮、磷、钾,通常称为肥料三要素。
人类需要吃肉、蔬菜和全谷物才能正常生长,植物也需要食物,但植物比人类低等,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无机矿物质。
一株植物由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它的构成元素都是从土壤和空气中获得的。干燥植物后,分析组成元素,如表1所示。
植物所需的肥料根据所需元素的多少可分为三种: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如下表所示。
施肥的基本原则:
1.最小营养率
虽然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很多,但为了维持正常生长,这些元素之间的需求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只要一种元素的比例低,整株植物的生长就受它支配,也就是植物生长。所以施肥的时候一定要有营养平衡的概念。
第二,报酬递减率
从作物种植的经验可知,一般土壤栽培中对作物生长最具限制性的因素是氮、磷、钾,通常称为肥料三要素。
假设氮是一种栽培作物中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施用氮肥后很快就会看到施肥促进生长的效果,但植物生长并不会随着氮肥的增加而以固定的速率增加,而是逐渐减少,甚至在再次施用氮肥后看不到生长甚至减少,这就是施肥的回报的逐渐递减速率。所以在施肥的时候也要有施肥的效益观念,要注意正确施肥。过量施肥不仅得不到作物生长的回报,反而有肥伤的危险。
第三,施肥时机要与植物需肥阶段相协调
植物发育生长的生命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分化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肥料的种类和用量不同。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与植物的生理需求相协调,适时适量的施肥。
植物生长与肥料的关系
1.氮肥(俗称叶面肥)
氮肥是植物绿色部分不可或缺的养分,特别是对观叶植物和叶菜,所以成为叶面肥。
●氮肥的种类
植物吸收利用的氮是无机硝态氮(NO3 -)和铵态氮(NH4++)。至于有机氮,如尿素、动物皮粉、豆饼等。,也用作氮肥,但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成硝态氮和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氮肥的种类和特性如下表所示。
植物生长过程中氮素营养是否适宜、不足或过量,可以通过植物含氮量的化学分析值来判断,但需要化学分析实验室来做。一般栽培可以从植物生长的表现来判断氮肥不足或过量的大致情况,所以氮肥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排列如下表。
二、磷肥(俗称花果肥)
磷是植物健康生长、根系发育良好、开花旺盛、收获果实的必需元素,所以又叫花果肥。
●磷肥的种类
植物只吸收血浆磷酸盐,包括H2PO4 -、HPO42 -和PO43 -。磷肥的种类分为无机磷肥和有机磷肥。无机磷肥按其溶解特性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和柠檬酸铵可溶性磷肥。有机磷肥包括米糠、豆饼等有机磷酸盐。磷肥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磷缺乏和过量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植物进行化学分析有助于判断缺磷还是过量,一般栽培者可以从植物生长的表面做出判断。磷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如下表所示。
三、钾肥(俗称根肥)
植物对钾的需求量很大,植物正常生长需要足够的钾。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需要钾来帮助运输和分配到其他部门,或者合成淀粉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此外,钾能促进根系的生长,根木质部的形成和发育受钾的影响;钾可以调节水分,维持细胞膨压,增加植物对低温环境的抵抗力;钾还可以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钾肥的种类
植物只吸收钾离子(K+),所以水溶性的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是最常用的钾肥,水不溶性的硅酸钾也有商业价值。至于各种植物,豆饼和干海藻中也含有水溶性钾,按其来源称之为有机钾肥。钾肥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植物化学分析的钾含量有助于判断钾含量是不足还是过量,一般种植者可以通过植物生长的表现来判断。钾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如下表所示。
肥料吸收率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肥料吸收率与植物生长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可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分化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三个阶段。
1.营养生长期:
它是植物的根、茎、叶发育的生长阶段,在此期间,植物从种子发育成叶片茂盛的植株。
二、分化期:
营养生长期过后,植物叶片繁盛到一定程度,即开始组织分化,孕育出芽,准备开花、受精、结果。
三、生殖生长期:
是花生长、开花、受精、结果的阶段。
肥料三元素吸收率
在植物从种子萌发、生根、枝叶繁茂到开花结果的生理过程中,各阶段需要吸收利用的肥料三种元素的量有显著差异。如果全期要吸收的氮、磷、钾总量分别为100%,则各生长阶段吸收的各元素百分比称为肥料吸收率。
在营养生长期,植物需要更多的氮和钾,较少的磷。在分化阶段,植物开始需要更多的磷,吸收达到高峰。同时,他们仍然需要吸收更多的钾,而对氮的需求逐渐减弱。在生殖生长的蕾期、开花期和结果期,植物对三种元素的需求与分化期基本一致,直到植物进入果实成熟期才开始减少对三种元素的需求。
总的来说,在植物的一生中:
●氮素需求:在营养生长期,要长出根、枝、叶,需要大量的氮素来合成蛋白质,以支持根、茎、叶的旺盛生长,所以这个时期氮素吸收速率达到一个高峰,从分化期到结果期基本都是植株中的氮素。
●磷需求: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开始进入分化阶段。在花芽分化、芽形成、开花、受精和结果的过程中,它们在植物体内需要大量的能量,如ATP和ADP,它们由磷组成,用于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也需要磷来合成核酸RNA、DNA等遗传物质。因此,磷的吸收速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进入结果期,不再需要磷,吸收速率迅速下降。对钾的需求:钾在植物中总是以钾离子(K+)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和组织中,不直接参与植物根、茎、叶、花、果等细胞和器官的组成。但在植物体内需要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运输、分配、转化为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将硝酸盐还原为蛋白质。一般来说,氮素的需求趋势与营养生长期相同。在根、茎、叶的旺盛生长期,钾的吸收率达到峰值,在萌芽期和开花期略有下降,到结果期才逐渐明显下降。
肥料吸收率与植物生长各阶段的关系,请参考下图。
施用肥料三要素的基本方法
已经解释过,肥料三元素的吸收率因各生长阶段的需求而异,所以追肥补三元素的方案要与肥料三元素的需求期和吸收率理想匹配。
其实一般的施肥方法是给土壤施肥。肥料的三大元素被水溶解,随水进入土壤,到达根际活动范围,然后被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因此,在肥料元素和植物根系之间存在着土壤介质的中介影响。
土壤颗粒表面带负电。为了中和电,许多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钙、镁和铁被吸附在其上。这些离子很容易与磷肥的磷酸根阴离子结合,形成低水溶性的磷酸钙、磷酸镁和磷酸铁。因此,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即不容易随土壤水分长距离移动并分布到整个根际。因此,土壤被用作栽培介质。
至于氮肥和钾肥,它们易溶于水,能随土壤水分向根区移动,所以可以分阶段施用。通常,整个植物生长周期所需的氮肥和钾肥的三分之二在基肥期间混入土壤中,另外三分之一在植物旺盛生长期作为追肥施用。分批施肥显然是粗放的,不是最适合植物发育的方案。因此,开发满足省工、省时、吸收率要求的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仍是肥料行业需要努力的课题。
如果是水培栽培系统,植物的根部与肥料元素直接接触,植物在各个生长阶段需要吸收的肥料元素可以与水溶性肥料的供应量和频率精确匹配。土壤的三个基本功能。土壤最大的作用是使植物的根能够立足,支撑其地下部分,供应植物或农作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氧气。
2.提供水资源及其净化功能。
3.为土壤中各种生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的功能,为土壤和有机废物可以转化的地方提供各种养分的功能。
扩展信息:
1.土壤成分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松散的一层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组成,可以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分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体物质)、水(液体物质)、空气(气体物质)、氧化腐殖质等组成。
2.土壤矿物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成分复杂,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3.土壤气体大部分是从大气中进入的氧气和氮气,少部分是土壤中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土壤中的水主要是从地表进入土壤,包括很多溶解物质。
2.土壤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如下:
1.有机作物残根残叶的分解和土壤中施用的有机肥只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释放养分供作物利用;腐殖质的形成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解磷菌等分解矿物质可以分解磷矿石中的磷,解钾菌可以分解钾矿石中的钾,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
3.固定氮氮占空气成分的4/5,非常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种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作为食物。它们死亡分解后,这些氮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3.有两种固氮细菌
1.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里的叫根瘤菌,它能给田地施肥,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中的氮;
2.单独生活在土壤中可以固氮,称为自养固氮菌。此外,一些微生物会对土壤产生有害影响。
比如反硝化细菌,可以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中,使土壤中的氮气流失。深耕、增施有机肥、酸性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