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紫花地丁、紫花地丁分别是什么?
1。紫花地丁
又名堇菜、光叶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堇菜科重楼属,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可达20 cm以上。叶下半部为三角椭圆形或窄椭圆形,上半部为长圆形、狭卵形、披针形或长圆形椭圆形,花中等大小,紫色或淡紫色,稀疏白色,喉部淡紫色条纹。
蒴果长圆形,长5 ~ 12毫米,种子卵圆形,长1.8毫米,淡黄色。花果期为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以做野菜。可作为早春观赏花卉。
功效:苦、辛、寒。归心与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炎、毒蛇咬伤。
2.紫堇冬青
紫堇为罂粟科紫堇属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晾干,切成段。别名: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扁豆苗、鸡碟。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消肿。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急性阑尾炎;疔疮痈肿;青金石。它是罂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细而长,有侧根和褐根。
3.甜米饭丁
是豆科的全草带根米囊,花少的米囊,叶窄的米囊,花蓝的米囊,小米的米囊。米囊,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少花米包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南等地;
窄叶稻口袋分布在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等地;
蓝花米口袋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
小米口袋分布在东北、华北、中南、云南等地。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痈、肿、疖、丹毒、肠痈、瘰疬、蛇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扩展信息:
紫花地丁药效鉴定要点:
1.紫花地丁:根和主根多为纺锤形至长圆柱形,土黄色,粗壮,稍扭曲,有纵向皱纹和横向皮孔,部分为荚果;主根坚韧,断面上可见放射状纹路;它尝起来有点甜。
2.紫花地丁:属于紫花地丁的多种,多有根,主根小,叶多样,花紫色,浅紫色或白色,蒴果和种子多,味微苦而粘。
3.紫堇:全草多皱缩成团,叶深羽状,裂片细长;有的可以看到椭圆形的条状蒴果,里面有黑色的种子,全草都是草,苦而持久。
参考:百度百科-紫花地丁百度百科-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是什么?好像是一朵花。为什么叫紫花地丁?这是什么意思?
紫花地丁是一种植物的中文学名,属于堇菜科堇菜属。紫花地丁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它可以入药治疗疖子,而且在地上开出紫色的花,所以取名紫花地丁。其实还有其他几种植物可以入药治疗疖子,也叫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有哪些品种
紫花地丁有四种,分别是苦丁茶、紫花地丁、龙胆草、紫花地丁。
1.紫堇冬青
为罂粟科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晾干,切成段。
2.条竹荪
是远志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颜色灰黄色,茎细,叶小而薄如竹叶。
3.粗糙龙胆
是龙胆花的全草。多为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块状,根部土黄色。热水浸泡,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为紫红色,顶端有淡紫色或浅黄绿色的钟形花。
4.紫花地丁
是米袋或黍袋的根还是带根的全草。主根呈纺锤形、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红褐色至土黄色,粗糙,有纵向皱纹,稍有扭曲,或有残留的分枝和须根。皮孔水平,略突出,呈点状,略暗。
紫花地丁在中国的分布和生长习性
中国分布:紫花地丁分布于中国的甘肃、安徽、江西、陕西、福建、海南、四川、湖北、吉林、浙江、重庆、黑龙江、山西、广东、辽宁、山东、云南、宁夏、贵州和云南。
生长习性:紫花地丁常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田野、荒地、山坡草地、林缘或灌木丛中。小群落通常形成于花园中较潮湿的地方。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阳光和耐荫。紫花地丁对土质要求低,任何土质都可以生长,对肥水条件要求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紫花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别?不同的颜色。紫花地丁是白色,紫花地丁是紫色。
2.功效不同。苦地丁气味苦、甜、平。清热解毒,化瘀消肿,主要用于治疗酒精痔、血痔、痔疮、痔疮。紫花地丁具有辛辣的药性;味道微苦,温热。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外用治疗疮、疖、跌打损伤。
3.地域分布不同。紫花地丁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河北等地区。紫花地丁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原产于我国,在韩国、日本、印度、缅甸等地区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