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可以在大棚里种植吗?
生姜的生物学特性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欢温度、湿度和阴凉,但不耐霜冻和寒冷。由于其根系不发达,抗旱性弱,生姜生长期要保证遮荫和充足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深厚、肥沃、疏松、保水性强、富含有机质、通风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佳。生姜喜微酸性土壤,在pH 6-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1: 1: 1。
温室生姜栽培
生姜种植处理
品种为莱芜姜或肉姜。选用肥嫩、色泽黄亮、有光泽、不缩水、不受冻、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种植姜。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将种下的生姜在细沙上晾晒2-3天,将软、黑、紫、皱、无光泽、有凹槽的病姜除去,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泡种子10分钟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在草垫上晾干,再将种下的生姜堆放在屋内或盖上草垫。
种植:从三月底到四月初种植。种植前3-5天,灌溉沟渠,撒上适量草木灰,然后按照16-20 cm的株距种植。种植时,将姜顺沟平放在沟内,芽尖略向下倾斜,以利于新根的产生,然后用土覆盖4-5厘米。一般每公顷种植10-15万株,需要生姜6吨左右。
加速发芽
采用电加热、火坑等方法加速发芽。电热催芽是在温室或屋内铺设热线,上面盖两层草席,上面盖两层报纸,铺50-60厘米厚的姜块,上面盖两层报纸,再盖上草席或被子。在耐火炕上催芽的方法和电加热催芽的方法一样,只是下面垫了15厘米高的东西,方便通风,使温度均匀。发芽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每隔几天浇一次姜。一方面挑选生姜,另一方面改变种植生姜的位置,使其受热均匀。生姜后期发芽要注意防鼠。大约25-30天后,当芽长到-cm时,用手将生姜掰成50-80g的小块,每块保留一个健壮的芽,其余的芽用刀剪掉,然后平放在草席上,使芽变绿变软,以防止种植时将芽打掉。
整地和施用基肥
要种生姜的地块,第一年冰冻前要翻30-40 cm,进行冰冻。3月上半月,棚扣,棚闷。一般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吨以上,磷酸二铵50公斤。均匀撒布后,仔细准备土壤,使土壤疏松平整。然后按50-55厘米的行距开沟起垄,并使土壤干燥升温。4-5d后,重新开沟,使犁沟变得犁沟、起垄,土壤不断干燥升温。这样重复2-3次。最后一次,每公顷畦施豆饼或熟碎豆瓣菜1500公斤,然后开沟播种。生长期的管理:答:种植后30天左右,生姜就会发芽。因为4月份大棚内的土壤温度较低,这段时间要尽量增加大棚内的光照来提高温度,然后再提高土壤温度。生姜虽然喜温,但不耐强光和高温。因此,在出苗前的4月下旬,应在大棚内悬挂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并在大棚膜上涂抹泥水,降低光照强度,以利于生姜的出苗和生长。b .追肥当幼苗高3-5cm时,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225-300kg,促进幼苗长势旺盛;当幼苗长到三枝时,除草追肥相结合,每公顷追肥225-300公斤硫酸铵,促进姜片快速膨大;当幼苗长到5-6个分枝时,每公顷追施375公斤硫酸铵。c .灌姜在种植后、出苗前应保持干燥,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幼苗出来后土壤不能太干,可以经常用小水浇水,保持地面湿润,特别是施肥和培土后。浇水也要选择阳光明媚的早晨;三枝后浇水量以浇深不积水为原则。d .由于生姜生长缓慢,容易造成草荒。一般10-15天栽培一次,生姜栽培宜浅不宜深。中耕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起垄,每次起垄3-6 cm,防止生姜裸露,降低夏季地温,保证生姜质量。e .生姜的主要病害是姜瘟病,虫害是姜蛾。可采取选择无病生姜、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病点消毒等措施防治姜瘟病。田间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如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4000倍液、77%克赛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精氨酸铜水溶液500倍液。可喷洒50%对乙酰氨基酚乳剂500-8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防治生姜螟虫。一般来说,大棚种植的生姜产量较高,亩产3000斤左右,20亩地的话总产量可以达到60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一斤能卖4元左右,那么一亩地能卖1.2万左右,20亩能卖24万。如果投入成本为15.2万元,20亩地可以获得8.8万元左右的收益。总体来说,大棚种植生姜的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实际利润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种植技术、市场价格波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所以具体利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
生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含有糖、粗脂肪、蛋白质、姜辣素、姜辣素、姜辣素等。是重要的调味品和加工原料,也可入药。我国南北方的山东、河南、陕西等省有不少露地栽培,辽宁等地也有露地栽培。但由于生姜生长期长,从发芽到收获至少需要200天,北方较冷地区露地生长期不够,产量低。因此,大棚种植生姜,提前播种期,推迟收获期,可以保证生育期的要求,产量高。
生姜的根系可分为纤维根和肉质根两种,其中纤维根为吸收根。地下根茎既是产品器官,又是播种物质,地上茎被叶鞘包围。叶片披针形,单株叶面积小。姜芽的萌发和生长需要22-28℃的高温,茎叶生长和根茎分枝需要25- 28℃的高温,根茎生长需要18℃的夜温和22- 25℃的昼温。生姜耐高温,耐霜冻。萌芽期需要黑暗,播种和苗期后不耐强太阳辐射,树木和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要强光,根茎膨大期需要地下黑暗。地上茎叶和地下根茎都可以在长日照或短日照下形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砂壤土最好,氮肥对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生姜不宜连作,宜轮作2-3年。生长期很长,大棚也是一年种一次。前期生长缓慢,不耐强光。可与速生蔬菜、葱蒜类蔬菜间作或套种。
辽宁种植的生姜大部分来自山东,安丘的鸡爪姜、泰安的黄瓜姜都是优质高产的品种。购买种植姜时应进行质量检验。优良的种植姜片质地饱满,不软不皱,姜肉呈黄色或淡黄色。如果姜肉微红,说明储存时是热的;如果姜皮是透明的,泡过水的,容易剥落,那就是冷冻的结果,这样的姜片不能做籽。
为了解除种植生姜的休眠,提早产仔,播种前要将生姜诱捕发芽。
先将困好的生姜晒干2-3天,然后将种姜放入室内,用草覆盖,保持温暖、湿润、避光,在10-15℃下保持8-9天,促进种姜中的营养转化和芽分化。
种子困好后,把生姜放在篮子里,放在火炕上,盖上麦秸或稻草,加速发芽。或者先在炕上铺干草和细沙,上面放生姜,3-4层,每层之间间隔细沙,上面铺细沙、皮地膜等。采用变温催芽,姜堆前2-3天温度在20℃左右,以后逐渐升高到24-26℃,种植前4-5天逐渐降低到15-17℃。保持空气湿润,加速发芽20天左右。其中翻堆两次,使种植的生姜受热均匀,芽体一致。
第一年秋末冻结前扣棚膜,可减少冬季冻土厚度,早春解冻。早春把稗子围起来,白天揭开,晚上围起来,可以加快解冻的速度。
基肥棚内土层解冻后,每亩撒腐熟粪肥6-7立方米,硫酸钾20-25公斤。把耙子挖深,把地整平,然后钻一条窄窄的边,宽50- 60厘米,东西向延伸。在边界的南边种植绿叶蔬菜或洋葱和大蒜。
当姜笋长到1.0-1.5厘米,像花生一样,有2-3个节时,大棚内的土壤温度在15℃左右,适合播种。从南到北,4月初至4月下旬在辽宁播种较为适宜。如果扣塑料薄膜棚,可以早一周左右。播种前,将发了芽的姜片掰成50克姜片,每片上一个强芽,其他弱芽去掉。姜块不能小,否则产量低。先在窄垄北侧靠近田埂处开一条深约10厘米的播种沟,将姜片平铺在播种沟内,使姜芽与行向成斜角,便于土壤栽培,以后姜片生长方向一致。播种后,盖好土,填好播种沟。每畦一行,株距14-15厘米,每亩播种量350-400公斤。
大棚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需肥量大,除了施足基肥外,还要及时追肥。发芽期不需要追肥。苗高30厘米,萌出1-2枝时,施壮苗肥一次,每亩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或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旺盛生长期应施翻肥,每亩施饼肥75公斤,复合肥50公斤。同时要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然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培土。如果雨水多,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把每种化肥均匀的放在姜窝旁边,每株50-100克。
为促进嫩姜根茎伸长,提高其品质,根据生长情况中耕培土3-4次。生姜开始分蘖时,进行第一次除草培土,再结合多次肥水管理。培土是挖沟土进行的,每次培土后同时把沟挖深,也有利于排水通风。生姜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但也非常忌讳渍水。所以中耕培土要和清沟结合起来。等雨停了,沟干了,田里没有涝的时候再做。
生姜的主要病害为腐烂病(俗称姜瘟)和叶枯病,主要害虫为玉米螟和黄曲条跳甲,应及时进行杀虫和防治。姜瘟一般在6月份开始,高温多雨天气严重。该病主要通过综合农业控制,如轮作和严格选种。在田间发现的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周围0.5米范围内的健康植株要一并拔除,有细菌的土壤要挖掉。病穴内及周围撒石灰一公斤,根部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3000-4000倍液灌根,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高脂膜灌根。前期病叶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从局部到全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叶缘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向江苗喷洒600-800倍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 2: 200倍的波尔多液或600倍的70%代森锌溶液,视病情每隔15-20天喷洒2-3次。如果在喷洒液中加入适量的新型高脂膜,防虫效果会更好。
注意7月份的暴雨,及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