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宋代·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宋词三百首,同情女子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赏析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著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由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层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著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绝代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绝。“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深一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惯”,也深一层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此时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著追求。
创作背景《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词人在创作这首词时已近七十高龄,这是他被一位妇女的的身世所感动而写下这首词。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宋代·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宋词三百首,民歌,女子,向往爱情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宋代·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玉楼春·戏林推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宋词三百首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宋代·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宋词三百首,元宵节抒情
特殊意象的含义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应念领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月亮、月光寄寓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以折柳(杨柳)、《杨柳枝》、《关山月》借指惜别或离愁别续如: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赏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和迎风斗雪的傲骨如: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7.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和凌寒傲雪的精神如: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8.以松象征坚贞高洁。坚韧挺拔的精神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陈毅《松》)
9.以莲代表爱情。
10.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杜宇)的叫声比喻悲苦忧伤或乡愁乡思。如:1.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2.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3.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4.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11.以雨打梧桐、雨打芭蕉,鹧鸪鸟表达凄凉悲伤,离愁别绪。如: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代周紫芝《鹧鸪天》2.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林逋《宿洞霄宫》)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12.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3.以竹子比喻高风亮节。如:无人赏高节,独自抱贞心。(刘孝先《竹》)
14.以荷花比喻不同流合污或出淤泥而不染。如: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2.周敦颐的《爱莲说》;
15.以喜鹊借指喜庆。如: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陈与义《雨晴》)
16.乌鸦渲染凄凉的气氛。如:1.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17.以丁香比喻忧愁。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18.以鸳鸯鸟、连理枝比喻忠贞的爱情。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9.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之情。如: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20.以落日(黄昏)比喻迟暮之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园》)二八.以桃李杏烘托春天勃勃生机。如: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2.绿杨烟外晓寒径,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21.以渔樵、垂钓、蓑衣、斗笠借指隐居。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2.以长亭、短亭借指送别。如: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23.以春草比喻离别的愁绪。如:1.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4.以猿啼寄寓一种悲伤的感情。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小经注·江水》)3.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25.以红豆寄寓相思之情。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
《鹧鸪天》中“秋光欲雨棋声泻”雨棋是什么
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秋光欲雨棋声泻,粉帐不容花露香。新寂寞,旧疏狂。玉炉消息记钱塘。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鹧鸪天》
上面就是题主问的诗歌的原句,这首诗目前没有找到它的作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全文分析“雨棋”,我判断“雨棋”就是雨水、棋子的含义。
古代诗文的断句需要多加琢磨联系上下文,得知这一句诗的断句是【秋光欲雨、棋声泻】,而不是【秋光欲、雨棋声泄】,题主需要注意一下诗歌的断句。对同一首诗歌、给它的断句不同的话,诗歌的含义必然会变化,所以理解诗歌的前提是务必学会断句!说到这里感叹古诗文的断句真的困难,古代小孩真不容易——由于古代诗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小孩习文,首先得学“句顿”,老师引导之下自行琢磨如何断句。
“雨棋”就是雨水和棋子的意思这一句诗的用词比较浅显白话,雨就是下雨、雨水的含义。棋就是棋子、下棋的意思。秋光可以理解为这个秋天,今日的天色。欲雨就是想要下雨,只是“想要”的主语不是作者,而是老天爷,所以我们可以翻译为:看上去要下雨了。“棋声泻”看上去和前文毫无联系,其实它这里是用的是比喻,只是古代诗歌没有标志比喻的词语,所以不太好理解。“棋声泻”就是说雨下起来了,声音好大啊,就像棋子倾泻而下的声音,下过棋的人都知道,把盛放棋子的容器举高,倾斜倒下棋子,那声音稀里哗啦的特别像下大雨的声音!
这一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描述秋日的某一天,天色昏沉看上去是要下雨了,果然下雨了,雨声稀里哗啦的像棋子倾泻而下。
古代“梧桐”在诗词里的含义谢谢……
古代“梧桐”在诗词里的含义有:象征人品性的高洁、比喻爱情、象征丧偶、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乡愁等。
一、象征人品性的高洁。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梧桐就是其中的物象之一。梧桐可以招致祥鸟凤凰,是高洁的象征。我国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后人则据此来称赞人的品性之高洁。
《卷阿》先秦:佚名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释义: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二、比喻爱情。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⑥因此,我国民间便有了以梧桐来暗示男女之间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
在这神话般的凄美叙述中,以梧桐松柏的枝繁叶茂相互交通来象征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汉:佚名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释义: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
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三、象征丧偶。
在古典诗词中我们会常常发现以梧桐(或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伴侣的“逐水东流”这一文化内蕴也就不足为怪了。后来文人便把这一象征意蕴继承开来,出现了许多名诗佳词。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宋代: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释义: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里绿草嫩叶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四、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
梧桐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宋代: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释义: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五、乡愁。
月亮已把游子的乡愁撩拨得难以忍受,可是偏偏还有庭院中的疏桐孤立于朦胧月色之下,这样一来,疏桐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乡愁意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释义: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