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吗?
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在构书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规矩法度清晰、体例整齐合理,更易使人效法,开启了官方修史的端绪。
《汉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通过叙述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时代精神风貌,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艺术特色上,《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汉书共有多少篇?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班固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汉书》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
汉书的发展顺序?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历史。
为什么将刘邦斩蛇起义这样传奇的故事写进史书里?
1、古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缺陷
古人在日常生活对自然科学认识有限,很多自然现象都会被他们联想成神魔的示警。对于天子这个角色来说,他们认为是上天的选择,代表上天治理人间,所以天子要异于常人。
2、身份不够,故事来凑
相较于之前的君王来说,刘邦的身份比较尴尬,他的祖上几代既不是诸侯王,也不是贵族,只能是相较一般平民而言的小地主。虽然最终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但是在古代血缘论上来说,他的血统算不上高贵,刘邦也担心别人会以为连他这样的人都可以成为帝王,那么那些血统、出生比刘邦更好的人更可以成为帝王,于是刘邦开了历史上的先河,为之后的那些帝王提供了完美的借鉴,就是编故事,通过故事把自己塑造成天赋异禀,上天选召的人。
3、却有其事
古代那时候,生态环境相较现在非常良好,很多地方人类的足迹还未涉及,刘邦也许真的遇到白色的大蛇,而刘邦确实斩杀过。而当时刘邦正处在反抗秦朝的陆上,正好有了机会来宣传自己,于是就有了史书上的记载。
4、五德终始说
从秦朝开始,五德终始说逐渐被各个朝代所认可。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加上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所以秦朝为水德。白蛇就是秦朝的象征,可见史学家的联想能力。
十二史中汉书的作者是哪一位?
《汉书》是由班彪和班固父子二人完成的,班彪死后,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对父亲生前未完成的遗稿和资料进行了整理与编纂,然后写就了《汉书》这样一部伟大的史书巨作,《汉书》总共有一百二十卷,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