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原产地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
棉花主要产于美国、印度和我国湖北、河南、南疆、江苏、安徽等地区,其中我国的单产最高,株高0.6-1.5米,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米,棉花按颜色可分为白棉、黄棉、灰棉和彩棉。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是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豫北平原和长江下游沿海平原。种植的品种有川棉、德创棉、代创棉、科创棉等。,最近育成的高产品种是北方的鲁棉1号。
棉花育种注意事项
棉花栽培时,播种前15天需要将植物的种子放在干燥的地面上4天左右,以打破棉花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其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棉子不能直接铺在混凝土地面上,以免被高温灼伤。
栽培棉花时,要在蕾期剪去过长的叶片和枝条,保留棉花的果枝,以增加果实的数量。棉花开花结铃时,要剪掉多余的果枝,保留13-14个果枝,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提高棉花产量。
棉花养护时,雨后要松土拔起杂草,避免土壤板结、板结,耕深不要超过5厘米。除此之外,棉花现蕾期后,要隔一个月喷一次杀菌剂,使植株健康生长,还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状态施肥。
中国的棉花主产区在哪里
目前有四大棉花主产区:①黄河流域棉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这里的光、热、土壤条件都不错。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2.25%,产量占全国的59.3%,主要分布在山东(鲁西北)、河北(河北中南部)、河南(豫西北)、陕西(关中平原)、山西(汾河流域)。②长江流域棉区是中国第二大棉区。这里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产量占全国的32%以上。主要分布在江苏沿江沿海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四川盆地和洞庭湖平原。③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悠久、光热条件良好的长绒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产量占全国的8%。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和巴音郭楞北部,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和甘肃东部的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的敦煌、安西等地。(4)辽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短、面积小、产量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辽河下游、大凌河两岸和辽东半岛。
三大小麦产区:1。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和六盘山以东。这里的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和折多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也是中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四省。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3.春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和岷山雪山以西。这个地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所以主要是一年收获一次。主产省份为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也有分布。
五大棉区,即: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一、长江流域棉区该地区是生产水平最高的棉区。南部边界从福建的戴云山开始,沿两广北部的武陵山,穿过黔中的分水岭,到达四川的大凉山。北以秦岭、淮河、苏北干渠为界;西起川西高原的东麓;东边是海边。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4%,总产量约占全国的53%。水热条件好,雨天日照充足,有利于秋季多结果桃。春雨多,经常秋雨,不利于幼苗生长和吐絮。基本上都是粮棉间作。适合栽培中熟陆地棉。主要病虫害有苗期病害、铃期病害、红棉铃虫、红蜘蛛,部分地区还有柑桔黄萎病。
该地区分为四个亚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南襄盆地。
Ⅱ.黄河流域的棉区:这个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位于长江流域棉区的北部;北界起于山海关,沿河北内长城向西,再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从河南天台山(济源以北)转向山西霍山(霍县以西),再经陕西北山(蒲城、凤翔以北)至甘肃南部岷山。西起陇南,东至海边。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0%,总产量约占全国的43%。该地区水热条件适中,春秋季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早期发育、稳定生长和吐絮。夏季的雨季往往会加剧盛开的花蕾和铃铛的脱落。大部分地方仍以一年一茬为主;部分棉田推广粮(油)棉间作。适合栽培中早熟陆地棉。在老棉区,黄萎病和枯萎病经常混合发生并迅速蔓延。根病多发生在苗期。主要害虫为棉蚜和棉铃虫,部分地区红蜘蛛有时较重。
该区分为四个亚区:淮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早熟棉区。
ⅲ.西北内陆棉区:这是一个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的棉区。这一带是六盘山以西,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该地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稳定生长,蕾铃脱落率低,经济产量系数高。可种植中早熟陆地棉或中早熟海岛棉。棉田都是一年一收,平耕。棉花病虫害轻。最特别的是没有红铃虫,也没有棉蚜。棉田占全国5%以上。东疆和南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长绒棉产量约占当地棉花总产量的1/5。
这个地区以天山为界分为三个亚区:南疆、东疆、北疆和河西走廊。
Ⅳ.北方特早熟棉区:这是一个棉花种植面积小、历史短的棉区。该区位于黄河流域棉区北部,北界大致相当于2600℃的活动积温线。棉花产区主要在辽宁,也包括冀北、陕北、陇东等零星产区。该地区热量条件差,只能种植早熟和特早熟陆地棉。日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多结桃。棉田都是一年一收,棉花病虫害轻。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连续遭受冷害和用粮挤棉的影响,棉田面积被反复压缩,约180万亩棉田,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仅占全国的1%。
ⅴ.华南棉区:这是中国最早发展棉花生产的地区,但现在已演变成棉花种植面积最小的零星地区。这个地区在长江流域的南部。热量资源特别丰富,雨水也挺多的。有的地方一年四季无霜,棉花入冬后不会枯死,适合种植中熟海岛棉和中晚熟陆地棉。棉田大多一年收获两次。一般采用深沟高垄,春播或秋冬播。由于气候炎热多雨,一般病虫害相当严重。该病主要是严重的烂铃。害虫种类繁多,往往世代重叠,大量发生。由于该地区的自然特点,更有利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因此棉田面积一再缩小。目前棉田面积只有几万亩,亩产量很低,很少提供商品棉。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有哪些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鲁中南西北部的豫北平原、河北省、长江沿岸平原。商品棉基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以生产棉花为主,能稳定提供大量商品用棉的连片农业区域单元。
商品棉基地的要求是:良好的原始基础,适宜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长期的棉花种植历史。土地相对集中,分布在连片区域。靠近纺织业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交通等发展条件一般较好,投资小,收益大。棉花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林业和畜牧业之间的矛盾很少。
扩展信息:
1.棉花是锦葵科棉属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这种植物是灌木状的,在热带地区可以长到6米高,通常是1到2米。花乳白色,开花后不久变暗红色,然后枯萎,留下一个绿色的小蒴果,称为棉铃。棉铃里有棉籽,棉籽上的绒毛是从棉籽皮长出来的,充满了棉铃内部。当棉铃成熟时,它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该纤维为白色或黄白色,长约2至4厘米(0.75至1.5英寸),含有约87至90%的纤维素、5至8%的水和4至6%的其它物质。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
2.新疆大部分棉花品种为早中熟、早熟、特早熟,对日长反应不敏感。它是喜光作物,适合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棉花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很高。据测定,棉花单叶光补偿点为750~1000lx,光饱和点为7 ~ 8万lx。一般来说,棉花叶片适宜的光强范围是8000~70000lx,在此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3.水是棉花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才能生长。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如下:从播种到出苗,0~20 cm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 ~ 80%;苗期0~40 cm土层含水量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0 ~ 70%;萌芽初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5 ~ 75%;出芽期后,0~80 cm土层含水量应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不应低于60 ~ 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70%为宜。据有关研究,整个生育期内,棉田约有2/3的水分被蒸腾消耗,1/3被陆地蒸发消耗。
中国是产棉大国,棉花产区在哪里
新疆棉花气候条件独特,日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虫害轻。每年4 ~ 9月棉花主生季,当地日照时数可达1460~198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高于长江、黄河流域10%~20%。尤其是秋季,以晴天为主,有利于棉花光合作用。尤其是南疆,热量条件好,棉花种植面积比北疆大,品质最好的长绒棉位于南疆。黄河流域棉区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天津等省市。黄河流域棉区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土壤肥力适中,年降水量适中。纤维质量在正常年份较好。
与新疆及黄河流域棉区相比,该地区日照充足,热量充足,水热同步,能满足棉花生产的水热需求。但由于雨季中断,持续降雨,日照时间短会导致棉铃脱落。夏季高温高湿也会造成病虫害,影响棉花等级。我国棉花生产重心向西北转移,新疆棉花生产的龙头地位与日俱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时,新疆棉花总产量、单产、种植面积、商品配置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新疆的棉花种植从南到北开始。据新疆农业气象台3月25日发布的预报,2021年,喀什、周珂、和田棉花适宜播种期较常年略偏晚,东疆、巴州、阿克苏棉花适宜播种期接近或略偏早。中国有三大棉花产区,即新疆棉区、黄河棉区和长江棉区。其中,新疆是中国棉花主产区。
新疆的棉花产量仅占全国的1%。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比超过50%,此后几年这一数字持续上升。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7%。到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新疆棉花总产量、单产、种植面积、商品配置已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虽然产量大,但还是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平均每年仍需进口约200万吨棉花。近年来,我们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产棉国的合作,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链的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要点中提到,今年要加快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引导棉花生产走向全程机械化。新疆机械化采棉面积增加160多万亩,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率达到88%,机械化采棉率提高4个百分点。
短短两天时间,走访了海关总署、住建部、证监会、国家能源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9家单位。围绕进一步提升青岛科技创新能力、壮大实体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管理海洋,与国家有关部委、机构、企业、高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一些具体项目的推进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