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高产种植技术 红薯怎么控旺又高产

红薯可以横着种。要达到高产应该怎么做?

我们分享了红薯的提质增产技术,其中一项就是起垄覆膜种植红薯的技术。说实话,这项技术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增产效果明显。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使用在平地上种植红薯的老方法。这种种植方式生产的红薯,无论是产量还是商品性,显然都是起垄覆膜无法比拟的。有些农民朋友会说,这种垄作太麻烦,增加了养殖成本。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起垄覆膜种植的优势和创造的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红薯起垄覆膜栽培的三大优势:

一、平地露天栽培的弊端

二,起垄覆膜栽培的优势

平地露天栽培模式:

俗话说,昨天是谷雨季节。以前农村种红薯,基本都是直接在地里挖坑,然后种上苗,浇水。这种种植模式下甘薯最高产量约2000~3000斤。关键是红薯的品质很差,个头很小,畸形、开裂问题严重,自然经济效益不高。红薯是块根膨大的经济作物,所以土壤越疏松越透气,块根膨大越快,红薯产量越高。

农业谚语说,种红薯轻,可以种一把草。这句农业谚语告诉我们,种红薯要轻,这样红薯才会大,产量才会高,但是种得深,就不出红薯,产量就会低。很明显,红薯在进入膨大期后的生长过程中,会因为土壤太硬,种植深度太/p>

在了解了平地种植红薯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分析起垄覆膜种植的高产模式:如前所述,红薯是根膨大的作物,喜土壤疏松透气、排水及时的沙质土壤。涝洼地不能种植优质红薯,但起垄覆膜种植完全可以满足红薯的这些生长条件。

起垄种植首选土壤比较疏松透气。种植时只需浅栽,有利于红薯向上和向下的伸长和膨大,提高红薯单株产量,避免红薯侧向膨大和挤压产生的异常开裂问题。而且由于红薯土层较浅,收割时减少了人为破坏,提高了经济效益。然后起垄种植后,由于红薯在地面以上,可以防止积水,避免地块积水严重的问题。即使在雨季大雨后,也能迅速排除积水,避免因积水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大而导致根腐的问题。一般建议垄距在85 ~ 90cm左右,以保证后期红薯不会膨出土层。

起垄覆膜种植能显著改善甘薯的生长周期。只要温度适宜,红薯就能正常生长。甘薯生长周期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自然产量越高。而且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起到保墒和改善土壤水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灌溉条件较差的种植区。试验数据表明,地膜覆盖比露地种植可提前15天左右,且后期出苗延迟、马铃薯单株产量、甘薯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上市,抢占市场行情,提高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起垄覆膜种植比平地露天种植有很多好处,所以农民朋友一定要相信科技,只有先进的种植技术才能带来好的效益。

红薯的高产种植技术 红薯怎么控旺又高产

高产红薯种植方法

高产红薯是每个种植者的梦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高产?那么怎么种红薯产量高呢?下面就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红薯高产技术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提高甘薯产量的四项措施

先将红薯苗顶端的2-3个茎切掉,然后按4个茎切成一段,每段切掉上面两个茎的叶柄和叶片,留下下面两个茎的叶柄和叶片,倒栽在垄箱上,留下叶柄基部露出垄面。苗距一般在15厘米左右。虽然倒立式甘薯的生长比直立式甘薯慢,但由于向茎根部输送水分和有机质的方向相反,运输速度减慢,根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养分,有利于薯块膨大,可增产一半以上。

打顶当甘薯主茎长到40-50厘米时,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采摘顶芽;当枝条长到30-35厘米时,继续摘除顶芽。这种方法可以抑制茎和藤的过度生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膨大,增产20-30%。

红薯裂缝施肥,进入膨大根期,表土就会出现裂缝。此时将750-1000公斤清水粪肥和500克磷酸二氢钾(5公斤过磷酸钙和50公斤草木灰也可分别用水浸泡过滤)混在粪肥中,早晚沿裂缝灌溉,灌溉后用土填平裂缝,可增产20-30%。

甘薯苗长到50-60厘米长时,每亩喷施缩节胺10毫升或生长素20-25毫升,可控上部,促下部,促进块根快速生长,增产15-20%。

提高甘薯优质高产栽培经验

实验表明,甘薯(红薯,番薯)在生长期间不翻蔓,可增产2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甘薯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藤叶受损。实践证明,每翻一次藤,667平方米就要断10公斤左右的藤。如果在阴雨天气后把藤蔓翻过来,会更容易折断,因为藤蔓里都是水。此外,翻藤后,叶片人为堆积,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严重黄化、死藤、脱落。

影响地下马铃薯的生长。翻蔓后,根蒂扭曲严重,部分小根被扭断,甚至全株被扭断,导致块茎少甚至完整& ldquo生根& rdquo;

影响光合作用。每次翻蔓,茎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5 ~ 7天,会影响薯块生长;导致新枝丛生,消耗大量养分。

如何促进夏甘薯高产

近年来,随着甘薯的深加工,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不断增加。甘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夏季。为了获得夏甘薯的高产,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第一,适时播种。夏甘薯早栽可促进早生长、早结果、早封垄,延长薯块膨大期。一般6月20日-6月30日每晚种一天夏红薯,平均减产3%。因此,夏红薯要早栽,争取7月初栽完,使其生长期达到110天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第二,做好土豆垄。马铃薯垄是影响夏甘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打好马铃薯垄。要避免雨后起垄,因为雨后起垄,土壤板结,不利于薯块膨胀,所以晴天干起垄薯,力求宣、透、短。宣和渗能增加土壤空隙,增加渗透性和保水能力;短垄有利于排水,防止土壤水分饱和,既能抗旱耐涝,又能保持马铃薯垄的透气性。

第三,施足底肥。夏甘薯生育期短,施用基肥,特别是促苗肥,可促进茎蔓快速生长。一般每1/15公顷施茎肥2500 ~ 3000公斤土杂肥,多施草木灰等速效钾肥为佳,起垄时每1/15公顷施磷酸二铵10 ~ 15公斤。为了促进马铃薯幼苗的早期发育,在播种幼苗时可在穴施一些氮肥,一般每1/15公顷施3 ~ 4公斤。要注意苗肥分离。最后,给洞浇水,封好。

第四,选择和种植藤头。甘薯蔓头,营养发达,抗逆性强,生根早,结薯早,产量高。据试验,夏红薯用藤蔓种植比用藤蔓种植增产14.1%,用冷薯芽种植增产18.7%,用康芽种植增产22%。种植葡萄藤时,必须防止顶部叶子干枯。有三件事要做:第一,剪下藤蔓,种上并浇水,防止藤蔓失水萎蔫;第二,适度在地上留叶。如果7叶晴天,早上种植时,可以留3叶,埋4叶。下午种植时,可留4片叶,埋3片叶,最好在下午或傍晚种植。三是种植后浇水,封穴。

第五,合理密植。夏甘薯单株产量低,一般采用小垄密植,发挥群体增产作用,获得高产。可以选择藤蔓短、块茎集中的品种,注意合理密植,采用小垄种植。一般垄距60-7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1/15公顷种植5000-6000株,种薯可种植更密,达到7000株。种植时,矮苗深插斜栽,穴封足水,早还苗,早栽树,早出薯,多出薯,产量高。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基肥。为了种植高产甘薯,我们应该注意多施基肥。深耕时应在底层施一半以上的基肥,其余可在起垄时施于垄底或种植时施于穴内。这种施肥方法具有较高的肥效和利用率。种植前需要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马铃薯幼苗,取出晾干后再种植。

2.追肥,为了保证整苗,促进早期生长,加快马铃薯幼苗的生长,需要施用速效肥,速效肥可以起到调苗的作用,同时施一定量的氮肥和水,可以有效的提高甘薯的生长。在丛生阶段前后进行,目的是促进茎叶生长和薯块形成。施足氮肥,根据幼苗长势适量施用。

3.抓住关键时期,合理控制旺。可用多效唑和磷酸二氢钾控制旺长。当甘薯主茎长到50厘米时,可摘除顶芽,分枝长到35厘米,从而抑制茎蔓的过度生长,避免养分消耗,有效提高甘薯产量。

4.施肥要结合深施和分层。这种方法对甘薯的早期发育和块茎的早期形成很有帮助,也可以防止中期的过度生长和后期的早衰。深层施肥可以促进大量根系分布在更深层,土壤养分丰富,浇水可以为块茎提高充足的营养。

甘薯

红薯别名:甘薯,属于旋花科黍属。它原产于南美洲和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它身长2米多,斜躺在地上,叶子通常呈宽椭圆形,长4至13厘米,宽3至13厘米,花冠呈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

以上内容指:惠农。com-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整地应在晴天进行,将土壤打碎、细磨、整平后,在垄底施肥条,垄距80 cm。专用有机复合肥可用作肥料。种植面积较大时,要求测定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南方也要测定土壤pH值。不建议使用普通复合肥。

2.修剪:对于分枝多、长势旺盛的薯块,可以用剪刀剪掉两三个分枝,让养分回流,薯块获得更多养分。打顶可以调节养分运输,促进养分向根部运输。当马铃薯苗长到40 ~ 60 cm时,要摘掉嫩梢,当枝条过度生长时,也要摘掉嫩梢。

3.及时追肥

①育秧肥:移栽后15天左右结合第一次中耕,每亩追施稀人畜粪750-1000公斤或尿素2.5公斤。

②薯肥:在分枝结薯阶段追肥,一般结合移栽后一个月内第二次中耕,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

③联合施肥:茎叶合拢后,块根长得更快。地面出现裂缝时,需追肥,将1.5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浸出液、3公斤硫酸钾加水150-200公斤配成营养液,阴天或晴天下午沿接缝浇水,要求均匀追肥。甘薯的生长期。前期:前期从播种苗到封盆,春薯60 ~ 70天左右,夏薯40天左右。这个阶段茎叶生长缓慢,根系发育迅速,主要是纤维根生长时期。

2.中期:中期是从封盆到茎叶生长高峰期,春季50天左右,夏季30天左右。这个阶段块根膨大缓慢,茎叶生长迅速,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

3.后期:后期是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是根系膨大的主要时期。

扩展信息

甘薯种植区

我国甘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天津、河北、东北、内蒙古、云南、四川、湖北、甘肃、安徽、福建、陕西、湖南、广东、江苏和江西。

参考:甘薯栽培技术-百度百科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