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一爷到八爷都是谁,灶王爷土地神门神怎么排序?
灶王爷、土地神和门神,在民间都是要供奉祭拜的,尤其是逢年过节。
灶王爷,即灶神。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神的日子,也称小年。小时候听大人讲,灶神是天神派到人间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不单是小年祭祀,每逢初一丶十五都要点起香烛来拜他,图个好"灶"头。土地神,即土地爷、土地公公。供奉土地神的庙都比较狭小和简陋。传说土地爷是一位心肠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的神。他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虔诚祭拜,这叫"春祭"。"秋祭"是农历八月十五,相传是土地爷升天的日子,也要祭拜一次,以感谢土地神一年来的福佑。
门神,是守卫门户的神灵。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其主要作用是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可分为捉鬼类、祈福类、道界类、武将类和文官类。如:关羽和张飞、岳飞和狄雷、王天君和马天君、程咬金和罗成、青龙和白虎、秦琼和尉迟恭、和合二仙等等。
民间拜祭的那些神仙们有何排序呢?第一部分是阎王、灶神、玉帝、土地爷、观音。第二部分是太岁符,放于外面。第三部分是祖公属家神,放于下面。
根据以上民间常见排放习俗来看,他们"三神”的排序应该是这样的一一第一是灶王爷,第二是土地爷,第三是门神。
收拾了老八和老九?
雍正二年,雍正下旨让允䄉恭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可图的灵柩到蒙古喀尔喀部。允䄉却偏偏不愿意离京,雍正以此为名收拾允䄉,最终定了个革爵圈禁的罪名,雍正顺便还抄了允䄉的家,得银60余万两。直到乾隆二年允䄉才被释放,在宗人府的高墙深院中度过了13年的光阴。
不能说雍正放过了允䄉,只能说结局要比允禩、允禟要好一点。雍正此举并不是心慈手软,而是相比允禩、允禟而言,允䄉在雍正眼中还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不算是真正的对手。
雍正严厉处置允禩、允禟的根本原因
允禩、允禟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过程中最积极的一个皇子集团,时称“八爷党”,雍正继位后,八爷党又对是皇权威胁最大的政治集团,不除掉这两个人,雍正就无法坐稳皇位。
允禩是八爷集团中的首脑,在康熙的诸皇子中,他的政治能力最强,人缘也最好。在康熙晚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允禩的呼声很高,一度压过了胤禛。更可怕的是,这个八爷集团遍布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力量,压得胤禛喘不过气,就是康熙皇帝也意识到,如果立允禩为太子,他的这个皇帝可能也会被架空。
允禟是八爷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有钱。康熙晚年时,对年长的皇子有过几次分封,允禩为亲王、允䄉为郡王,而允禟只是个贝子。这也可以看出康熙对这个皇子并不钟爱,但允禟的经济能力十分强大,对允禩、允禵等给予了赞助支持。
允禟其实不仅仅是允禩的忠实追随者,他也有夺嫡之心,还曾对外人说:我和八爷、十四爷三个人里头有一个会被立为皇太子,大约在我身上居多些。我不愿坐天下,所以我装了病,成了废人罢了!
有资料证明,胤禛早年与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关系也不错。但自康熙一废太子后,胤禛根据康熙帝之好恶修正了立场,刻意与允禟等人拉开距离。允禟却未看透这一点,一度视胤禛为同路。由此可见,允禟识人不深,少有心计。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允禩、允禟被革去黄带子,宗人府除名。三月初四日,允禩被改名为“阿其那”,允禟改名为“塞思黑”,两人都被永远圈禁。几个月后,允禩、允禟分别死于禁所。
雍正对允䄉为何会网开一面?
在八爷党的四个主要骨干中,允䄉才智最低。康熙皇帝对这个皇子颇有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雍正继位后也多次表示允䄉无能,就是同属一个阵营的皇十四子允禵也瞧不上他。
不过允䄉又是康熙诸皇子中出生较为高贵者,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钮钴禄氏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的女儿。康熙皇帝十分看重娘家的出身,正是有了这个娘家背景,不成器的允䄉才被康熙封为敦郡王。
允䄉其人性格鲁莽,但没有心计,也没有坏心眼。雍正对他始终没有太大的敌意,如果允䄉八爷集团的人,那么雍正根本不会和这个弟弟计较,甚至还有可能封他个亲王。
就是在八爷集团内部,允䄉扮演的也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地位也远不如允禟、允禵。所以雍正以严厉的手段打击允禩、允禟、允禵的时候,却对允䄉网开一面。根据史料的记载,允䄉在圈禁期间,日常生活供应都不错,有酒有肉,住得也宽敞明亮,比允禩、允禟他们的待遇高多了。
终其原因,允䄉之所有没有受到雍正的残酷打压,一是他自己有自知之明,没有觊觎过皇位;二是他才能一般也没有心计,不管是在雍正争储时还是继位后,都不对雍正构成威胁。这样的一个人,雍正即便再心狠手辣,也没有必要对他赶尽杀绝。
黑白无常前身是做什么的?
黑白无常生前是结义兄弟,白无常叫谢必安,黑无常叫范无救。
黑白无常在班里排行七和八,所以有时大家管他们叫七爷、八爷。两人死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京赶考,一种是出差办公,无论哪种说法,他们都是遇到大雨天,白无常叫黑无常在桥下逗他,不要动,他去找伞。谁知黑无常刚性耿直,在桥下一直等白无常回来。
当白无常回来寻找黑无常时,发现河水猛涨把等待他的黑无常淹死了。白无常回到家中,后悔不已,选择上吊自杀。
两人在地府相见,阎王知道两人的故事,非常的感到,便让两人作为黄泉路上的引渡人。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结局如何?
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他的儿子也非常多,由于康熙四十七年和五十一年两废太子,让他众多的儿子看到了希望,纷纷都打起了储君的主意,于是便出现了斗争激烈的“九龙夺嫡”。这其中实力最强、风头最盛的就是八爷党,“九龙”之中,八爷党就占了“四龙”,分别是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和皇十四子胤禵。
皇八子胤禩是八爷党的最核心成员,八爷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争到储君之位。
胤禩少年时很受康熙帝的喜爱,康熙三十七年,17岁的胤禩被封为贝勒,是受封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个。胤禩性格随和,待人体贴,人缘非常不错,做为弟弟的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铁粉。不仅对兄弟,胤禩对大臣们也都以礼相待,广结善缘,所以他在朝中的口碑非常好,大臣们对他都交口称赞,人称“八贤王”。所以胤禩的出身虽然不高,但在朝中的声望却非常高,成为太子被废后,新太子的热门人选。
皇九子胤禟是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八爷党各项活动的钱袋子。
胤禟是皇子中的另类,他很聪明,曾经发明了一款战车,还发明了用拉丁语转写满文,真是被皇子身份耽误的发明家呀!胤禟虽然是皇子,又那么聪明,但他却对皇位没兴趣,而是喜欢经商,挣了很多钱,所以他本人也很慷慨大方,人缘特别好,毕竟谁不喜欢跟土豪做朋友呢?
皇十子胤䄉是八爷党的铁杆粉丝成员,他没有什么大本识,就是坚决支持老八。
胤䄉是康熙的皇子中除去太子胤礽以外,出身最高的皇子。他的母亲是温僖贵妃,姨母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外公是康熙早期的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如果他像老八一样有才能、有报负,那么他这么高的出身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的,最起码母家雄厚的支持势力就是别的皇子没有的。但偏他并无大志,也无大才,康熙帝对这个儿子也不甚喜欢,所以也就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么好的出身,去给老八当迷弟了。
皇十四子胤禵是八爷党的替补队员,在老八继位无望后,八爷党的成员就都把宝押到了他身上。
胤禵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却跟老八、老九、老十他们关系特别好。胤禵自小便很聪明,很受康熙帝的喜爱,老九胤禟曾说:“胤禵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所以在老八胤禩被康熙帝忌惮,继位无望的情况下,八爷党的人就都支持胤禵夺嫡。胤禵也不负众望,在康熙晚期最得信任和厚待,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统帅西征全军,进攻西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康熙帝属意的继承人就是胤禵,雍正能最后登基,是因为他篡改了传位诏书。
八爷党的几位确实都个个了得,但最后却与皇位失之交臂。皇四子胤禛做了皇帝后,八爷党的人都是什么结局呢?
首先被发难的就是老十四胤禵。胤禵由于在康熙晚期是继承人的大热人选,所以雍正刚上位,就立马对这个最大的威胁下手了。康熙帝驾崩时,胤禵还在西北带兵,知道消息后便马不停蹄的往回赶。而雍正在康熙驾崩第二天就让人到西北去把胤禵的所有奏折、朱批、家信等全部收缴固封后带回来。胤禵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在见到雍正帝时不下跪,雍正也正好以此为理由,随即便把他软禁了。我想雍正帝心里肯定有鬼,要不然也不会连康熙的葬礼都没办完,就下手了!胤禵被软禁几个月后,于雍正元年被派去守康熙帝的景陵,还被雍正派人监视他的行动。雍正四年,又被革去爵位,被囚禁在了景山寿皇殿内。直到雍正去世,胤禵才被乾隆帝给放出来,过着清闲王爷的日子,又活了二十年。
第二个被收拾的是老十胤䄉。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这名字太难记了)来京去祭拜康熙帝,不久病故了,雍正命胤䄉把他的灵龛带回到喀尔喀去。这地方可是蒙古大草原,路途遥远,又不好走,于是胤䄉便托病不去。后来被硬逼着去了,也是走走停停,走到张家口时就怎么也不往前走了。而且奏章里还写“雍正新君”,这种大不敬的称呼立马被雍正当成惩处他的理由,削去了他的爵位,把他带到京师幽禁起来。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来,乾隆六年去世。
如果说胤禵毕竟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留下了一条性命,胤䄉没大能耐,也留住了性命,那么胤禩和胤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雍正刚登基时,根基还不稳,就先封胤禩为廉亲王,委以重任。但很快的,他就以各种理由频繁斥责胤禩,胤禩也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对于雍正的斥责多是逆来顺受的。既便如此,雍正也没有罢休的意思,雍正四年二月,胤禩被革去了黄带子,囚禁于宗人府的高墙之中,并被逼改名为“阿其那”(满语中猪的意思)。九月,胤禩在囚所里病故。
老九胤禟在雍正登基以后,被发配到西宁,期间也是受到监视的。雍正四年正月,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并从宗室除名,后来又被改名为“塞思黑”。四月,胤禟身负三条铁锁,被押解回京,在到达保定后,就被押入四面都是高墙的囚室内。囚室外有重病把守,内无一件可用之物,饮食也是最差的,胤禟身负铁锁,又酷暑难耐,在囚室中艰难的熬了几个月后死了。也有说他和胤禩都是被毒死的!他的儿子也被囚禁,并且在被囚了五十来年后才被放出来!
自古成王败寇,八爷党的人做为激烈斗争中的失败者,在失败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悲惨结局。
黑白无常原名叫什么?
在民间传说、传统文化中,出现了很多的神仙,其中有一些神仙还是一对,比如哼哈二将、千里眼和顺风耳、门神等。而在冥界中,有一对很有名,就是黑白无常。他们的形象是手拿脚镣手铐而捉拿鬼魂。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神话类影视剧中,就有黑白无常的形象,比如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在黑白无常的原名是什么呢?
白无常,他的形象是一脸笑容,身材高而瘦,面容颇白。口吐长舌,他的帽子上有四个字为“一见生财”。黑无常,他的形象是一脸凶相,身宽而胖,面容颇黑,他的帽子上写着四个字为“天下太平”。在民间传说中,有遇黑者凶、遇白者喜的说法。当然黑白无常的帽子上也有的说是分别写着“正在捉你”、“你可来了”。
同时在城隍属下中,不仅有黑白无常两差,而且还有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金枷将军、银锁军,因为在这些属下中,黑白无常的地位仅次于他们六个,所以白无常又称为七爷,黑无常又称为八爷。
作为颇为有名的黑白无常,关于他们的传说很多,而白无常的名为谢必安,黑无常的名为范无救。
谢必安和范无救能成为黑白无常,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有一些传说故事和需要一个过程的。
其中就有这个传说,相传,谢必安和范无救的关系很好,他们很早的时候就义结金兰,成为兄弟,他们之间可谓是情深义重。
就有这么一天,他们一同走到一个桥下,不巧的事,马上就要下雨了,下雨就要打伞,但是那时他们并没有带伞,所以谢必安就决定回家拿伞,而让范无救等他一会。
但是当谢必安回去拿伞后,天就下起了很大的雨,因这雨下的很大,那时范无救又在桥下附近,而在河水暴涨后。范无救却不离开。
范无救之所以不愿离开,是因为他和谢必安说好的,要等谢必安拿伞到来,他们情深义重,范无救这时走了,若谢必安到来就会看不到他,这对他来说就是失约。所以范无救不愿离开,结果他就被淹死了。
当谢必安到来时,他悲痛欲绝,于是就上吊死了。谢必安、范无救二人死后。因他们的忠义,他们就被封为冥界中的神仙,也就是黑白无常。
当然,神话、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有很多都是如此的,本来是凡人,因为其人忠义,或者忠孝,故而深受后世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被尊崇为神。也就是说,很多传说中的神仙,都是有一些传说和原型的。在传说和原型的基础上,因其忠义、忠孝逐渐就转变为神了,或者是被尊崇为神。黑白无常作为传说中的神仙,有关他们的传说还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