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有哪些 玉米四大病害

玉米有哪些病害

玉米病虫害:

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螟虫、粘虫、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玉米螟、玉米螟、玉米病毒病、玉米螟。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穗腐病初侵染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防治策略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毒品种,改善贮藏条件,农药灌溉与喷药保护相结合。

1.选择抗性亲本(种子生产)或品种

建议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选择抗穗腐病优良的亲本和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和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中要重点关注对该病的抗性,抗性差的品种不得引进;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新品种。

2.地膜覆盖,适时早播

采用地膜覆盖或半覆盖,适时早播,可使玉米早熟,降低感病品种穗轴和籽粒含水量,有效减少收获和贮藏过程中的细菌侵染。

3.及时剥下苞片,防雨防潮

玉米收获期秋雨多,收获的穗不能堆得太厚。尽早剥下苞片,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对于那些串不起来的耳朵,要打薄晾干,勤翻,防止热得病。如果有雨,要及时覆盖,防止雨淋。把病穗发霉的顶端掰掉,防止穗腐病再次蔓延

在剥苞过程中,应将病穗霉变的顶端在病健交界处折断,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增加损失。据实验观察,在不剥苞叶的情况下,果穗淋雨3天后,果穗顶部腐烂长度由3cm延长至7 cm。脱粒前期,穗腐会从5厘米扩大到15厘米;如果剥去芽叶,病穗顶端发霉部分不去除。果穗腐烂部分没有完全去除,脱粒前期果穗腐烂会扩大2-5厘米;而且如果彻底清洗干净,也不会出现耳朵腐烂的情况。

4.早期脱粒和防霉

收获后把病穗挑出来,尽快脱粒,晒干或在坑里晒干,防止种子被病菌进一步侵染发霉。

处理玉米秸秆减少初侵染源。

玉米秸秆、穗轴和残茬的堆积是镰刀菌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因此,玉米秸秆、穗轴、残茬必须通过饲喂(牲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碎(喂猪)、沤制(做肥料或作为沼气填料)、焚烧(入坑蒸煮)等方式及时彻底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初侵染源。

5.种子选择和包衣

由于病原菌在玉米种子表面的存活时间在一年以上[5],生产经营单位在供应前应进行选种,剔除病种,并使用20%福?g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量为444.4-800g,或30%以上?g?福种衣剂包衣,每100公斤种子用量为214-300克

6.化学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将5公斤直径约2mm的河沙洗净,将8-10毫升20%氰戊菊酯和50%多菌灵WP50g克搅拌均匀制成颗粒,并以每公顷60-75公斤浇入玉米心叶中心和组成心叶簇的4-5片叶之间的空隙中,以避免。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对果实进行处理。

玉米病害有哪些 玉米四大病害

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哪些?玉米疾病包括玉米茎腐病、玉米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炭疽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霜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锈病、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和玉米干。还有一些元素缺乏症和药害。

玉米有哪些病虫害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如立枯病、叶枯病、苗枯病、病毒病等。为了使玉米健康生长,我们可以在养护期间用辛硫磷、驱蚜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溶液灌溉植物,以防止植物生长的环境滋生细菌和害虫,影响玉米的生长。1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猝倒病:玉米病虫害包括猝倒病,其症状是玉米倒伏和根腐。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可以在播种时用利盟水溶液浸泡玉米种子,十分钟后取出,播种。也可以将根宝药和种子混合均匀。

2.大叶枯病

玉米病虫害还包括大叶枯病,其症状是叶片上出现蓝灰色斑点,斑点扩大,最终变成褐色斑点。为了防治大斑病,我们可以定期向植物喷洒稀释的柯文粉溶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使其健康生长。

3.籽枯萎病

玉米病虫害还包括苗枯病,其症状是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枯萎死亡。为了防止苗枯病,播种时可将辛硫磷溶液与玉米种子混合均匀,然后取出种子晾干,再喷洒多菌灵溶液进行播种。

4.病毒病

病毒病也是玉米会遭受的虫害。这种病主要靠害虫传播,症状是玉米叶片上出现白斑,叶尖发黄。防治病毒病时,可对植物喷洒杀病毒药物杀灭病菌,或喷洒可湿性粉剂杀灭害虫。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哪些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防治方法:喷洒2.5%高效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可防治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使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可防治玉米叶螨;使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等。

1.亚洲玉米螟

1.亚洲玉米螟又称螟虫,属于鳞翅目、玉米螟科,是玉米的常见害虫。它会伤害地面上玉米植株的所有部分。亚洲玉米螟一般全年发生2-4代,在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发生较多。

2.成虫一般喜欢夜间活动,飞行能力和趋光性较强,寿命5-10天。它们喜欢把卵产在离地面50厘米以上的茂盛玉米叶背面的中脉两侧。

3.亚洲玉米螟幼虫孵化后,首先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的嫩部爬行,开始危害玉米植株。刚孵出的幼虫可以垂下丝,借助风飘向邻近的植物,对邻近的植物造成危害。

2.粘菌纲

1.黏菌又称麦蚕、五彩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常见害虫,严重危害玉米。黏菌是迁移性、多食性和爆炸性的害虫。

2.粘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为19-25℃,当温度高于30℃时,其卵会受到影响。

3.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有利于成虫产卵、孵卵和幼虫发育。

第三,棉铃虫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称毛虫、螟虫、棉铃虫等。

四。蚜虫

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主要在苗期,成蚜和幼蚜群集在玉米的心叶上。抽穗后主要危害穗部,吸收玉米汁液,阻碍其生长发育,还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会粘住花粉,影响玉米散粉,还传播玉米矮花叶病。

五.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又称红蜘蛛,危害多种作物,主要是成螨和若虫螨从寄主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受害作物叶片会由黄变白而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灌浆进程,导致产量下降。

不及物动词控制方法

1.用2000-25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或1000-2000倍的20%虫酰肼悬浮剂或1500-2000倍的25%氯虫脲喷洒玉米植株。

2.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洒玉米植株,可有效防治玉米蜘蛛。

3.在玉米植株上喷洒1500倍的3%啶虫脒或3000倍的2%阿维菌素,可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和灰飞虱。

4.玉米大喇叭口期,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公斤与2公斤细砂混匀后,每株喷洒2-3克,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