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哪些图片
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黑穗病。其中,玉米大斑病又称条纹病、煤条病、叶枯病、叶斑病,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很大。玉米叶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目前常见的严重病害有大叶斑病、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弯孢叶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等。
大叶枯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纹病、煤条纹病、叶枯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很大。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还可危害叶鞘和苞片。一般是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可遍及全株,但也有中上部叶的情况。
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但茎穗的苞片和种子也可受到危害。
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起初为褐色涝斑,后扩展为0.5厘米左右的椭圆形或长方形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
果穗叶鞘和苞片上的病斑一般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患病部位往往密被一层灰黑色的霉菌,有时会导致果穗腐烂或下垂,种子发黑。
弯孢叶斑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面积种植后的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普遍存在。
褐斑病
第一,提前预防。在玉米4 ~ 5叶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预防玉米赤星病的发生;二是及时防控。
7月中旬,第一场降雨后,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烯唑醇等。在黄海王米地区全株喷洒。
玉米发病时,也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施,或用50%扑尔敏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12.5%乐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
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添加叶面肥如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促进玉米健康,提高其抗病能力。
南方锈病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发生在果穗的苞片和雄花上。植物中上部叶病重。
最初叶正面有散在或不明显的淡黄点,后来突出并扩大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释放出锈色粉末。后期病灶上长出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
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茎甚至穗。发病初期,基部1-2个茎节叶鞘上多产生深绿色水渍病斑,随后扩展成不规则或云纹状病斑。
病灶中间呈灰褐色,边缘呈深褐色,每只眼睛从下往上延伸。穗苞叶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斑。耳病发病后,耳朵秃,籽薄、扁或棕烂。
严重者根茎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呈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害长出密集的白色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茎腐
一、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g),适量水,拌种用50Kg或种衣剂,可有效减少茎腐病的发生。
二、发病初期可喷施根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0%硫酸甲酯可湿性粉剂500倍。
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黑米和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区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多数在抽穗后出现症状,但也有部分自交系在苗期出现症状,4-5片叶片上有1-4条黄白色条纹。
女耳发病较健耳短,下部肿胀,顶部尖锐,全耳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许多散在的黑色细丝;有的增殖,变成绿枝;部分苞片变窄,丛生,变形,黑粉少,分蘖多。
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普通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
该病从穗顶部或基部开始,大面积或整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粒间产生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其上红色粉末密布,病粒易破碎。
穗上病部的苞叶被密集的菌丝穿透,粘在一起粘在穗上不容易剥落。
肿瘤黑粉
用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0%三唑酮乳剂200毫升50公斤拌种,或用0.5%-0.7%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抽穗前喷施50%多菌灵或5%福美双。预防治疗1-2次,可有效减少疾病。由于玉米黑穗病初始侵染时间长,且农药有残留,在玉米生长期喷施农药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
图片全集玉米病害防治
图片全集玉米病害防治如下:玉米大斑病、苯甲溴菌腈、玉米小斑病、百菌清、三唑酮、玉米灰斑病、异菌脲、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代森锰锌可用于防治
1.玉米叶枯病最明显的特征
是在叶片上形成纺锤形的病斑,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片上,然后逐渐扩大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后期病斑纵向裂开或数个病斑连成形状较大的不规则枯斑,部分抗性品种上病斑纵向扩展呈褐色坏死条纹。
属于温度适中,湿度较大的疾病,多发生在下雨天。控制剂可以是苯扎溴铵、嘧菌酯、咪鲜胺、锰锌等。
2.玉米叶斑病
感病品种病斑大,椭圆形或梭形,黄褐色,不受叶脉限制,病与健界限不明显,后期有轮纹;抗病品种病斑小,边缘有黄色晕圈和坏死。
在水分充足或温度高的条件下,病害迅速扩展,常与大叶枯病等混生。防治剂可选自瑶姬、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
3.在玉米圆斑病的早期
,叶片上出现渍水浅绿色斑点,然后扩展成圆形微轮缘,中间浅褐色,边缘褐色,周边有黄绿色晕圈,斑点表面有黑色霉菌层。
最适起始温度为25~30℃。7、8月份下雨时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氟硅唑、代森锰锌、三唑酮等。
4.玉米灰斑病
发病初期坏死斑较小,呈淡褐色,病斑扩散受静脉限制,后期多呈长方形或长条状;湿度大时,病斑两侧形成灰色霉层,多在叶背面。
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温度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选择丙环唑、异菌脲、苯菌灵和吡唑醚菌酯作为防治剂。
5.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初期叶片呈浅黄绿色半透明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圆形、梭形或长黄褐色斑点。后期斑中间黄白色,边缘黑褐色,最外层有明显的褪绿晕,高湿田间可产生黑霉。
该病属于高温高湿型,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较为严重。可选用代森锰锌、氟硅唑、腐霉利等药剂。
玉米锈病:发病初期,叶基部出现淡黄色斑点,待叶片干枯、全株干枯时,可喷施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防治。玉米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蓝灰色斑点,喷洒25%丙环唑2000倍液即可控制。玉米纹枯病:发病时产生淡褐色涝斑,用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可防治。
1.玉米锈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玉米苞叶和叶鞘,严重时危害茎。发病初期,叶基部出现淡黄色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布满孢子堆,大量叶片干枯,种子不饱满。病情严重的时候,叶子也会受其害。
2.控制方法
玉米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戊唑醇悬浮剂、4000%丙环唑乳剂进行防治。注意清除田间、田块杂草和病体,减少传染源,合理施肥灌溉,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二。玉米大斑病
1.疾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和苞片。发病初期,下部叶片上会出现渍水的蓝灰色斑点,后期斑点往往会垂直裂开。病情严重时,斑点会合并,最后叶子会。
2.预防和控制方法
在玉米抽穗期,当田间病株率达到30%以上,病叶率达到20%时,选择25%丙环唑EC 2000倍液、25%异菌脲WP 300-500倍液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三。玉米纹枯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鞘、茎、穗等部位。叶鞘和穗苞片患病时会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情严重时,整个根茎基部会变成灰色,次生根变成黄褐色腐烂。
2.控制方法
从玉米拔节期到抽穗期,选用25%丙环唑EC、苯甲酰胺、middot 1000-1500倍液;喷洒400-600倍丙环唑乳油和500-8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请问玉米是什么病,它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穗感端变紫,粒间有时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故病粒失去光泽不饱满,发芽率下降,播种后种子易腐烂。
耳朵腐烂和赤眉病都是一样的结果
该病主要危害果穗,有时也危害茎和叶鞘。穗病端变紫,有时粒间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病粒失去光泽且不饱满,发芽率下降,播种后种子易腐烂。轻苗生长异常,叶片变黄。有时出现茎腐病症状,茎局部褐色,髓变紫,易折叠。叶鞘病有橙色点状粘分生孢子。
作物轮作;适当调整播期,尽量使病害高峰期,即玉米孕穗期至抽穗期,不要碰上雨季。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多施磷钾肥,配合氮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发病后注意水沟排水,防止水分滞留。
这主要发生在下雨的时候
一般的化学防治效果不好,因为玉米从开花到收获都容易被玉米秆侵染
化学防治:(1)必要时向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溶液,每667 m2 50-75ml,水75-100L ml。根据病情预防和治疗一次或两次;(2)干旱缺水地区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制作点心叶,同时可混施杀螟丹粉等农药防治螟虫。
这是一种标准的赤眉病
穗腐病一般内部没有白色菌丝
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