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来我们听过的最美的茶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的品种丰富多彩,名字奇妙。以下是我们听过的一些最美的茶名:
1.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形状像蜗牛一样卷曲,颜色为绿色,在春分采摘,故名碧螺春。
2.龙井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原产龙井村而得名,因其外形扁平光滑,故又称龙井茶。
3.铁观音: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说茶树是观音菩萨赐的,故名铁观音。
4.大红袍:产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树因树龄长、采摘难、产量稀少而得名大红袍。
5.银针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岛,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被称为银针茶,因为它看起来像针,颜色像银。
6.竹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像珠子一样卷曲的外观而得名竹茶。
7.普洱茶:产于云南省普洱市,是中国六大名茶之一。这种茶因其原产地在普洱市而得名,也因其特殊的香气和味道而闻名。
8.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丁咚,是中国台湾省的名茶之一。这种茶因其原产地在冰冻的山顶而得名,也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味道而闻名。
这些美妙的茶名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茶叶品种,也为品茶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
2023年信阳茶叶(华明杯)大赛获奖名单
2023年信阳茶叶(华明杯)大赛获奖名单如下
绿茶类:金叶、碧螺春等。
红茶组:中国茶。白茶集团:白牡丹、福鼎白茶等。获奖了
普洱组:灵芝香茶、牛茶等。获奖了
扩展知识
1.比赛的背景和意义:
华茗杯全国品茶活动由中国工程院承办。
2.比赛概述:
本次比赛分为绿茶组、红茶组、红茶组、黄茶组、白茶组、普洱组。
参赛选手需提交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证明材料,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参赛。
经过对参赛选手一个月的考试和专家评审,最终产生了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
3.获奖标准和评选流程:
参赛作品按照外观、色、香、味、叶底五个方面进行评分。
评委分为5人一组,分别对每个参赛品种进行评判。最后由小组给出该品种的评分和评奖。
4.祝贺获奖者:
最终的获奖者代表了信阳当地的制茶实力和茶文化传承,他们的获奖是对他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肯定。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信阳茶产业的发展。
5.展望未来:
信阳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茶叶作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将努力提高自身的制茶水平,增加茶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信阳茶叶在全国的品牌优势和知名度,促进当地茶产业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6.信阳茶节在哪里?
信阳茶叶节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信阳市被誉为豫南明珠,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弘扬茶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99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信阳茶节。
2023年信阳茶文化节时间地点
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于2023年4月28日在百花会展中心开幕。
信阳是中国名茶之乡,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是信阳的标志,是信阳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竞争力强、潜力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信阳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信阳以茶文化节为平台,展示信阳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信阳旅游或投资。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部。它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所以被称为江南之北,江南之南就是北方。
举办信阳茶文化节的意义:
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不仅扩大了信阳的影响力,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也有力地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纵观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茶文化节,宣传了茶品牌,弘扬了茶文化,拓宽了茶市场,提升了茶效益,促进了信阳茶产业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信阳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叶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范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螺春因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今苏州吴中区)太湖洞庭山、洞庭山一带,故又称洞庭碧螺春。
在唐代被列为贡品,古人也称碧螺春功夫茶、新血茶。高档碧螺春,茶芽细腻。0.5公斤干茶需要6-7万个茶芽。炒制后的干茶条紧密打结,白毛外露,色泽银绿色,翡翠诱人,卷曲成螺。它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为中国名茶,杯内白云翻滚,清香扑鼻。主要工序有杀青、揉面、揉面炫耀细节、油炸。
碧螺春茶最早被当地人称为洞庭茶,也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个尼姑去山上春游,采了些茶叶。泡茶后闻起来怪怪的,脱口而出,香得吓人,所以当地人把这种茶叫做吓人的人香。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尝此名茶,汤色青绿,卷如蜗牛,大受赞赏,但又觉得其味骇人香,名不雅,故取名碧螺春。这个茶名的由来,不仅是康熙皇帝游太湖时给的,还有明代碧螺春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是,因其色泽翠绿,卷曲如螺,春季采收,采自碧螺峰,故名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杏、李、柿、橙、银杏、石榴、全成红、全成绿等果树交替种植。茶树和果树枝干相连,根脉相连。茶果香馥郁,陶冶了碧螺春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的《茶解》所说,茶园不可杂有邪树,唯有桂花、梅花、玉兰、玫瑰、松竹,才能遮霜雪,遮秋阳。茶树和果树交替种植,使得碧螺春茶具有独特的天然茶香和优良的品质。成品茶外形紧凑,条索细长,淡绿色,香气淡雅,清新爽口,汤色清澈,叶底柔软均匀,饮后甘甜。
碧螺春的储存条件很有讲究。传统的储存方式是将茶叶用纸包好,装上块状石灰,每隔一段距离将茶叶和灰放入缸中,密封吸湿储存。随着科学的发展,前几年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层层扎紧,隔绝空气。在10℃以下的冰箱或冰柜中存放一年以上,色、香、味如新茶,清新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