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麦黄就怕风,见风收不成”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问题:农村老话“麦黄就怕风,见风收不成”是什么意思?
对于那些常年在田间地头与种地打交道的老农民来说,这句话就是他们日常劳作的一句经典的关于麦收时的经验总结,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只要经历过农村麦收时的场景就知道了它的意思。
我在以前上学的时候,农忙时节,学校会给学生们专门放忙假,让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这个节假日了。在收麦子的时候,爷爷也说过类似的话,那就是麦子不能割的太熟了,在带一点青黄的时候就可以割倒了,等到往家里背的时候就全黄了。
这句农村老话“麦黄就怕风,见风收不成”是告诉我们,麦子黄的时候,收割已经有点晚,而这个时候如果再刮点风,就把麦穗里面的水分给刮跑了,这个时候收割麦子会导致麦粒全部掉落到地上,带回家的只剩下空的麦杆子了。
具有丰富农忙经验的老农都知道,麦子黄了的时候要割潮一点,尽量选择早晨的时候去割麦子,这个时候麦粒就不会掉出来,不然等到中午太阳晒或者刮风的时候,割麦会影响当年的产量,也会造成浪费,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
什么叫西南季风干热风?
西南干季热风,是干热风的一种,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形成:在江淮流域,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春夏之际,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以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在高压区内,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就吹西南风。
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产生干热风天气。
晒小麦水分怎么算?
这个无法量化。晒一天所减得的水分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来进行计算,天气好的话一天就能晒掉7-8%的水。小麦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就可以进行储存了。今年小麦生长期间温度较常年持续偏高,干旱少雨,特别是5月底-6月初出现明显的干热风,对小麦产生高温逼熟作用。而且,在小麦长时间干旱情况下,5月22日-24日突降中到大雨,造成小麦涨根,加速了小麦根系的衰亡,使得小麦成熟期较常年提前3天以上。所以想要晒干小麦速度也会更快。
小麦现在就要成熟了,打什么药能抗干热风?
小麦快要成熟了,不要在打药预防干热风了,此时在打药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起不到任何防治效果。
小麦快要成熟时根系功能衰退,叶片也以黄化、干枯,导致光和作用不能进行。此时无论是浇水、叶面喷肥均不能有效预防和防治小麦干热风,相反此时在选择浇水可能会引起小麦倒伏和后期器械收割。
小麦干热风预防措施:一是在灌浆初期使用优质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起到延长功能叶作用,提高光和作用速度,促进籽粒灌浆增重,同时提高小麦抗逆性;二是根据小麦长势、土壤墒情和近期天气预报适时灌水,浇水在干热风来临前或小麦灌浆前期,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温度,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加快灌浆速度,能够有效避免或预防干热风的发生。
如何做小麦一喷三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是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但在这一时期,也是小麦病害如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高发的时期,另外在这一阶段,倒伏和干热风也是盛发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下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所谓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的是将微肥、抗旱剂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虫剂及杀菌剂通过混配,一次施药即可达到防治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等增加粒重的目的。
小麦“一喷三防”有哪些优点?1、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中,我们要用到磷酸二氢钾等小麦能快速吸收的叶面肥直接进行根外喷施,小麦植株吸收比较快,而且养分的损失较少,在促进小麦健壮生长的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以快速高效地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
2、提高小麦植株的抗逆能力
通过喷施“一喷三防”混配液,可以改善小麦田间的小气候,如增加植株间的空气湿度、增加植株组织的含水率、降低叶片对水分的蒸腾强度、提高植株保水能力、抵抗干热风的危害,能够有效预防植株后期早衰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小麦的抗逆能力。
3、防治病虫害
由于“一喷三防”混配液中含有杀菌剂和杀虫剂,杀菌剂能促使小麦植株产生对病害具有抑制性和抗性的物质,阻止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叶面喷施杀虫剂能使农药迅速进入植株体内,在蚜虫、吸浆虫等虫害吸食小麦植株或籽粒的时候毒死害虫,部分农药有触杀和熏蒸的作用,通过喷药可以直接杀死。
4、延长灌浆期,提高粒重
通过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延迟根系衰老,保持小麦在灌浆期根系吸收能力的旺盛;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避免干热风造成植株大量失水而形成青枯早衰;促进叶片光合产物的生成,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
如何做小麦“一喷三防”小麦“一喷三防”一般用药两次。
1、第一次用药
第一次用药主要是针对赤霉病、锈病等进行防治,用药配方如下:用 12%~13%烯唑醇 40mL+2%~5% 高效氯氟氰酯20mL+98%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 500g/亩 。不仅可有效兼治病害,对赤霉病毒素污染的控制也有着很好地作用,对提高小麦植株抗性水平、提高小麦产量效果明显。
2、第二次用药
此次喷药主要是对小麦锈病、叶枯病、干热风等进行预防及防治,具体用量:12%~13%烯唑醇40mL+2%~5%高 效 氯 氟 氰 酯20mL+98%磷酸二氢钾200g/亩 。
小麦“一喷三防”注意事项准确用药:药剂用量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用药,不能擅自加大用药量。
科学选择农药类型:禁止选择国家明令不准使用的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及其复配药剂,结合病害的类型及实际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农药,科学防治。
配药时选择合适的方法:不同的药剂特点各异,配制药液时要注意方法,如对于可湿性粉剂来说,需要先用少量水将粉剂充分化开后再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以使粉剂在药液中均匀分布。
科学选择喷药时间:如果在小麦处于扬花期时进行喷药,一定要与授粉的时间错开,早晨有露水时不可喷药,一般在10:00后进行,如果药后6小时内发生降雨,则雨后要及时补喷1次。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当前已经在各大小麦产区进行普及和应用,在避免病害造成大幅减产的同时,为实现小麦的高产稳收有较好的效果,农民朋友在开展“一喷三防”时,一定要根据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天气预报及小麦长势情况, 统筹兼顾,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