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是什么样子的
最初侵染外围叶片和叶柄时,产生暗褐色的条状病斑,叶片失去活力和光泽,在叶缘和叶脉之间转为黄褐色萎蔫,干枯后死亡。刚嫩的叶子毫无生气,变成灰绿色或浅棕色并下垂,然后从下部叶子开始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受害植株叶柄、果柄、根茎横切面维管束部分或全部褐化,发病初期根系正常。草莓黄萎病的症状及如何防治,何时防治效果好
症状:叶柄上出现长长的黑褐色斑点,叶片从叶缘和叶脉开始变成黄褐色,甚至干枯死亡;当新长出的叶片被侵染后,叶片变成灰绿色或淡褐色并下垂,然后从下部叶片开始慢慢变黄枯萎,直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种植前或发病初期,用300-500倍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根部进行消毒,或种植后浇灌根部。
1.草莓黄萎病的症状及如何预防
1.症状
(1)发病初期,病原菌侵染周围叶片,叶柄上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叶片从叶缘到叶脉变为黄褐色,干时甚至死亡。
(2)新长出的叶片感染后,叶片变成灰绿色或淡褐色并下垂,然后从下部叶片开始慢慢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死亡。受害植株的叶柄、果柄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部分或全部褐变。
(3)发病初期根部无异常,但当病株下部叶片变成黄褐色时,根部变成黑褐色,开始腐烂。
2.控制方法
(1)移栽或播种前,每亩用氯化苦13.5-20L,施于穴内或沟内,施后封土,覆膜,揭膜,散气,无药害后再进行育苗或定植。移栽前要及时清除周围的杂草,并结合施肥对土地进行深耕翻耕。
(2)种植前或发病初期,用300-500倍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根部进行消毒,或种植后浇灌根部。
(3)种植前用70%恶霉灵300-500倍溶液浸泡根部5分钟左右,或移栽后浇灌根部。
(4)发病时用百菌清150倍液、大蒜油1000倍液、硅酮灌根(1次),喷雾防治(2-3次),重点是茎基。
(5)在种植过程中,及时控制病虫害,减少植物伤口和病菌的传播途径,发现感染植株时,及时清除感染叶片,避免病菌的传播。
(6)草莓果实采收后,将田间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土、开沟、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经太阳照射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再进行高温消毒。
2.草莓黄萎病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1.控制时间
草莓黄萎病的高峰期在育苗中后期,跟生期和定殖前期。因此,草莓黄萎病的防治主要在育苗期间和移栽前进行。
2.疾病的原因
(1)长期连作后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较多。
(2)土壤排水性能差,导致土壤长期积水。
(3)种植密度过密。
(4)施肥时施氮肥过多,农家肥分解不充分,有病菌。
(5)土壤酸性更容易引起该病。
草莓黄萎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专家解答
黄萎病又称叶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由于保护地草莓连作,土壤管理粗放,危害严重。黄萎病多发生在匍匐期,幼苗易感病。受感染幼苗的新叶变黄,叶子变小并扭曲成船形。草莓三小叶常由下部两片叶之一先变为畸形,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一侧。病株生长不良,失去活力;下部叶子变黄,逐渐枯死;根部呈现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柱不变色。适宜的起始温度为25 ~ 30℃,最低起点温度为5 ~ 12℃,最高起点温度为32 ~ 36℃。厚垣孢子后的病原菌残留在土壤中受害的残留植物上。草莓种植后,厚垣孢子萌发后,菌丝侵入根部组织进行繁殖,形成小分生孢子,在导管内移动繁殖,堵塞导管,使草莓茎叶发生病害。草莓连续种植,土壤过湿,病情会加重。
控制措施:
(1)选择抗黄萎病的草莓品种凤翔、杜克拉和戈雷拉。
(2)避免连作,实行一年一株的栽培制度。土地轮作灭茬,但灭茬的早期作物应该不是茄科作物。
(3)杀灭病原菌,用40%甲醛喷洒土壤,或在棚内点燃硫磺粉熏蒸,对土壤进行消毒。将土壤深层翻干,用阳光杀死土壤中的细菌。
(4)用0.2%苯菌灵进行土壤滴灌。
提示板
草莓黄萎病主要发生在7-9月的苗圃、根茬和生产园的结果期。病菌主要通过土壤和幼苗传播。轮作换茬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主要方法;发现用0.2%苯菌灵灌根土壤。
我想问一下,人们是如何区分草莓根腐病、炭疽病和黄萎病的?
你好!草莓根腐病、炭疽病和黄萎病的症状如下:
1.草莓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损伤根部。地上部分常见的有两种类型:急性枯萎型和慢性萎缩型。
1)急性枯萎型。多发生在春夏季,地上部分在生长初期无症状。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上部分病害发展迅速,特别是雨后,楚青尖端突然枯萎,很快变绿枯萎,导致整株迅速死亡。
2)慢性萎缩型。种植至初冬(9月中旬至11月初)矮化萎缩,下部老叶变为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膨大,全株萎蔫死亡。检查根部,可以看到根部首先从幼根的顶端或中部开始变成褐色或暗褐色腐烂,横切根部,中心为红褐色。定殖后,症状在新的不定根上最为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部表皮坏死,形成一条长1 ~ 5毫米的红褐色至黑褐色纺锤斑,病状与健康状态界限明显。病根严重时,病根的木质部和根部坏死,呈褐色。整根干枯,地上部分的叶子变黄或枯萎,最后整株枯死。
2.草莓炭疽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期和种植初期,很少发生在结果期。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和花瓣。草莓感染后的明显特征是局部出现病斑,整株萎蔫死亡。当匍匐茎、叶柄和叶片被侵染时,在发病初期产生直径3 ~ 7 mm的黑色梭形或椭圆形溃疡样病变,略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环状时,病斑上部萎蔫死亡,湿度大时,患部可见肉质红色粘液孢子堆。该病不仅造成局部病斑,还容易导致感病品种萎蔫死亡。母株叶基和短茎发病后,1-2片展开的叶片前期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加重,整株都死了。死亡植株的根冠横切面由外向内可见褐变,但维管束不变色。浆果受损,产生近圆形的病斑,浅褐色或深褐色,软腐,凹陷,后期还可长出肉红色的粘液孢子堆。
3.草莓黄萎病的症状:当外围叶片和叶柄第一次感染时,产生暗褐色的条状病斑,叶片失去活力和光泽,从叶缘和叶脉处转为黄褐色萎蔫,晒干后死亡。刚嫩的叶子毫无生气,变成灰绿色或浅棕色并下垂,然后从下部叶子开始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受害植株叶柄、果柄、根茎横切面维管束部分或全部褐化,发病初期根系正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成褐色腐烂。当病株下部叶片变成黄褐色时,根部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有时候植物的一边生病了,另一边却很健康,表现出所谓的偏瘫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夏天高温季节不生病。心叶不变形变黄,中柱维管束不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