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的产地及种植技术,长蘑菇叫什么名字

长蘑菇叫什么名字?

杏鲍菇:杏鲍菇是典型的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于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杏鲍菇是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金针菇:金针菇别名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等,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种植。

温室大棚栽种的杏鲍菇主要有哪些病虫害,如何才能有效防控?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及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

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市场上杏鲍菇产品比较多,常见的如百山祖菌菇小菜——杏鲍菇、杏鲍菇提取物、即食杏鲍菇小包装、还有独立包装的小包杏鲍菇等等。

杏鲍菇生长适宜温度20-28℃,最适温度为24℃左右,4℃以下和36℃以上均停止生长。湿度要求在85%-95%较为适宜,出菇速度较快。杏鲍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需要避光种植

但是杏鲍菇这类食用菌在生长期间,特别是在菌体生长时期,常常会遭到病虫害的袭击,在防治上从各个环节入手,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程度,确保杏鲍菇菌丝正常发菌,安全出菇。杏鲍菇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以主,一旦大量发生时再考虑用药。

如何预防杏鲍菇病虫害

1、分开种植杏鲍菇与其他食用菌应分场所制种和栽培。

在发酵期间,病菌和蚊蝇大量繁殖,各食用菌相互间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环境下生长,病虫害于交叉感染,容易造成食用菌制种污染。只有分开场所,分别制种,才能保证食用菌菌种场和栽培场地的清洁卫生;

2、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培育生活力强、高纯度的菌种。

抗性强的品种是体现品种遗传优势,而菌种生活力和纯度则由制种单位的技术和条件所决定。栽培者在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于出菇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浸染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3、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整个制种发菌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空气和水源清新、干净。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4、在保证正常出菇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通气量,减少病菌生存条件。 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降低病虫滋生条件。

5、菌种需消毒处理。

保证熟化菌袋无菌程度灭菌期间,常压灭菌100°C维持8〜10小时,杀死种胚内的一切微生物菌体和芽孢。 使用的菌袋韧性要强,无微孔,封口要严,装袋时操作要细致, 防止破袋。严格无菌操作菌种生产要按照无菌操 作程序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纯度高、活力强的菌种。

6、安全发菌、防止杂菌害虫侵人菌种或菌袋发菌室应具备恒温条件,温度控制在20C〜26°C之间,防止温差过大而引起 菌袋内壁出现冷凝水,造成杂菌污染。 同时遮光培养,减少蚊蝇 成虫飞人产卵为害。

常见的杏鲍菇虫害

杏鲍菇在生产中危害较重的常见的虫害有:菇蚊、蝇类,如果轻度发生可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或有黑光灯诱杀。严重时可采用一下方法治疗,必要时去除病变菌胚。

1、菇蚊:菇蚊有多种,幼虫常出没于潮湿的地方,喜食培养料及正在生长的菇类子实体。菇蚊对食用菌栽培危害大,还会因菇蚊的侵害造成食用菌的其它病变。

★防治措施:

①搞好菇房内外卫生;

②严禁菇房内外堆放污物;

③门窗要安纱窗,防止外界进入;

④采用药物熏杀。

2、螨虫:俗称菌虱,形体微小,喜群居,颜色有白色,粉色,它们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虫。它们行动缓慢,多在培养料或菇类菌褶上产卵。菇床上发生菌螨后,菌袋菌丝先被虫咬,造成播种后不见菌丝萌发,咬断菌丝,致使菇蕾萎缩死亡,附在子实体上上下咬食,造成被咬部位变色,严重时出现孔洞,引起腐烂变质。

★防治措施:

①保证场地清洁卫生;

②远离鸡舍,饲料厂等;

③温湿度适宜并保持空气清新;

④可采用药物熏杀。

3、线虫:线虫是一种低等动物,线虫种类极多,分布很广。危害食用菌的线虫,多数是腐生线虫,少数半寄生,只有极少数是寄生性的病原线虫,线虫即为害菌丝体,也为害子实体。

★防治措施:

①菇房要清理消毒;

②堆料发酵或采用菌糠时加药物熏杀;

③菇房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蝇侵入产卵滋生而成;

④保持菇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常见的杏鲍菇病害

营养生长阶段常见的病害黄褐斑病、枯萎病是杏鲍菇常见的两种病害

1、黄腐病 :症状为菌体初期易出现黄褐斑病,随后扩展到整个菇体,菇体停止生长,最后变黄、变软、腐烂。这是由细菌类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时极易发生。通过水来传染,当子实体含水量过高时易发生。

★杏鲍菇黄斑病防治方法 :

①在出菇期间,当温度高于18℃时,切勿向子实体喷水,只能向地面和四周墙壁上喷水来增加湿度。

②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环境。每次喷水后,结合进行通风换气管理,降低菇体表面上水分,可防止细菌性病害。

③出现病害后,及时摘除病菇,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防止传染其他菇体。

2、枯萎病 :症状为杏鲍菇幼菇生长停止,萎缩死亡,最后变黄、腐烂。出现这种现象,发病原因主要是高温引起幼菇死亡,最后出现细菌感染,变黄并腐烂。菇体腐烂,引诱害虫取食繁殖,出现虫害。

★杏鲍菇枯萎病防治方法 :

①菌体生长期间,将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2℃。高温时采取降温措施。

②幼菇枯萎死亡后,及时摘除,防止细菌繁殖。

3、畸形菇:症状为菌体长成不规范形状,即为畸形菇,从而降低商品价值。菌体生长期间,遇到22℃以上高温,抑制了菌盖分化和发育。空气湿度低于70%,容易长成畸形菇。

★畸形杏鲍菇防治方法 :

①合理安排出菇季节,将出菇时温度控制在13-20℃之间,避免出菇时温度过高。

②菌体生长期间棚内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条件。

③适时开口出菇,加强通风换气管理,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除此之外,杏鲍菇常见的还有真菌病。主要真菌病有绿霉、毛霉、黑霉、黄霉等。防治方法,选用新鲜的原料彻底灭菌,较严重时,将被侵染的菌胚去除,用多菌灵500倍液喷。在出菇期间,应进行适当的干湿交替管理,严格控制湿度、温度。

杏鲍菇生长习性?

营养环境: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

水分环境:

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因为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恰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恰当调低到85-90%。

温度环境: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领域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巩固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领域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涌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节制,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留意懂得菌株的特点。

空气环境:

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分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应下降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0.01%为宜。

光照环境: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x。

酸碱度环境:

菌丝体生长的pH值领域为4-8,最适pH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买回来的杏鲍菇还能种吗?

1、杏鲍菇是菌类,很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将购买回来的菌包放在塑料或者泡沫做成的槽中,塑料和泡沫不利水分散失,是种植杏鲍菇的理想材料。

2、菌包安放好后,还要做好遮光工作,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子实体阶段弱光即可正常生长。

怎么种植杏鲍菇?

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对于环境方面的要求。菇房通风换气良好。温度。湿度可以灵活调控。菇房环境洁净。便于清洗。管理方便。进出方便就可以了。

长蘑菇叫什么名字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