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墓在哪里,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朱元璋的墓在哪里,凤阳为朱元璋看护皇陵是哪?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谊,也特别注重名人效应,如果一个地方出了一个名人,那么这些老乡通常都以其为荣。凤阳,原本只是安徽一个贫瘠的小县城,却因为出了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而出了名,并且在明朝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是明朝的中都,政治地位颇高。

凤阳中都皇城?

按照常理推断,凤阳的百姓们应该觉得十分荣耀,一来大家都是皇帝的老乡,二来凤阳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城市,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凤阳的老百姓不仅不觉得荣耀,反而觉得十分痛苦,对明朝一点好感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朱元璋对凤阳的照顾有限,首先体现在税负之上,凤阳的百姓们并没有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而受到恩惠。凤阳的居民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本世居在凤阳的土著居民,被称作土民,大概在十万人左右,朱元璋在登基后将江南和其他地区的富民迁到凤阳,这一类人则是凤阳县的主体居民,超过数十万,被称作编民。

朱元璋像?

土民受皇陵祠祭署管理,可以部分免除田赋,而占人口多数的编民则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优待,需要正常缴纳田赋,而且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徭役。凤阳百姓并没有因为出了一个皇帝而被免除徭役,然而更加悲惨的还在后面,他们过得比一般的县还要差。

第二,因为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又是朝廷的中都,所以朝廷在这里设置了很多的官府和衙门。凤阳有朱元璋父母的皇陵,自然需要守陵的官员和太监,而且每个衙门还有很多的差役,而这些人都需要凤阳百姓们供养。凤阳原本就不是富庶地区,原本土地的产出就难以供养百姓,而现在又要供养如此之多的官员衙役,自然难以为继。时人记载凤阳百姓的困苦,凤阳百姓们“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不免于鞭朴”,可见衙役负担之中。

明祖陵?

第三,后世皇帝对凤阳并无特殊感情,甚至担心免除凤阳的赋税会让其他地区效仿,减少国家收入。朱元璋从凤阳走出来,内心或多或少地对故乡会有感情,但是随着皇位的世代相承,后世之君对凤阳的感情逐渐减淡,几代之后,凤阳对于皇帝来说并无特殊,都是自己天下的一部分而已。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右侍郎看到凤阳百姓的惨状,上疏恳求崇祯免除凤阳的税赋,但是崇祯却没有答应,因为他担心一旦凤阳如此,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州县也会照此办理,那么国家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对崇祯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凤阳的百姓对于朱元璋和明朝皇室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反而甚至有点反感,一方面他们很多人的祖上是被迫迁入凤阳的,而且世代并没有收到优待,反而要承担更多的衙役负担。艰难的生活让他们不仅毫无荣誉感,反而在农民军到来时,纷纷给农民军带路。当农民军还在离凤阳数百里之外的颍州时,就有“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农民军逼近凤阳,守卫凤阳的数千明朝官军被击败,朱元璋的祖陵也被农民军焚烧了,而凤阳的农民则欢欣鼓舞,欢迎农民军的到来。

农民军?

由此可见,凤阳虽然贵为朱元璋的故乡,但是凤阳百姓对朱元璋并无认同感,反而深受其害。著名的凤阳花鼓唱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这是对朱元璋的一种感情控诉,凤阳出了朱元璋,不但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让更多的百姓受苦受穷,所以百姓们对朱元璋和明朝并无好感,也就不难理解了。

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明十三陵分别是明朝哪些皇帝与皇后的陵寝?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安葬在北京北部的山谷中,即明十三陵,为国家5A级景区。其中包括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整个十三陵陵区的建制都依循南京明孝陵的规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从破土动工开始到修建完毕,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朱棣派风水先生看中了燕山山脉的一个支脉,赐名天寿山,选中了十三陵的位置。这一天是公元1409年6月20日,直到18年后陵寝殿宇的主体工程才基本宣告完成。这个建成后的陵墓就是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一座。【长陵】已开放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徐达之女)【献陵】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诚孝张皇后【景陵】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孝恭孙皇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英宗朱祁镇和孝庄睿皇后钱氏【茂陵】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孝贞王皇后【泰陵】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孝康敬皇后张氏【康陵】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孝静毅皇后夏氏【永陵】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是十三陵中结构最精美的一座。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明世宗孝恪皇后杜氏【昭陵】已开放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孝懿李皇后【定陵】已开放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庆陵】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孝元贞皇后郭氏【德陵】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和明熹宗懿安皇后张嫣【思陵】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思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画像【神道】已开放欢迎关注知乎‘雲绯’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朱元璋的祖坟在哪里?

朱元璋自己埋在南京孝陵。这哥们自己觉得,认为,大概也许可能,朱熹是自己的祖宗。所以把朱子墓认作祖坟。位于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

朱元璋的墓有多少财宝?

朱元璋的陵墓为明孝陵,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在建造的过程中,孝陵参考了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整个明孝陵约4000多平方米,总的来说,明孝陵的地宫也是非常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宫内肯定有很多珍宝,因为孝陵没有被盗,也没有考古发掘,所以具体有什么宝贝,就不清楚了。

明孝陵朱元璋墓长宽?

400米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